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学形式启发实验法教师王俊峰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四小学课题名称溶解的快与慢学情分析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怎样让物质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加热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巩固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怎样加快水果糖的溶解”,可以再次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5课,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溶解的快慢”,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自主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教学策略:课前谈话:考考你们,如果有两个同学小明和小红,我说小明跑得快,怎么证明?(比一比)怎样比才公平呢?课前谈话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对比”的概念,为下面进一步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和变量的控制打好基础。】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活动导入,引入新课。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索。三、结合生活,拓展探究四、实际运用,回归生活五、收拾实验器材,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1、演示溶解药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板书:溶解2、它们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补充板书:溶解的快与慢3、老师想要加快药片的溶解,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根据回答板书:搅拌、加热、捣碎引导学生知道需分开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一)教师引导,尝试探究。实验一:验证搅拌能否加快溶解1、教师请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实验方案。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1\*GB3①讨论在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哪些条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2\*GB3②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从中修正自己的认识。=3\*GB3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写出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4\*GB3④师生小结。3、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实验提示。师巡视指导。4、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二)形成概念,独立探究。实验二:分组实验分工验证加热、捣碎能否加快溶解。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能力。1、分配实验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师巡视指导。2、展示交流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修改方案。3、学生自主实验。师巡视指导同时关注两个实验。4、请学生交流实验结果。5、小结三个实验的结论。(加深对对比实验的认识:相同条件能有很多,不同条件只能有一个等。)1、语言引入。交代比赛任务及要求。(出示课件)2、直接开始比赛。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巡视。3、师生共同小结。比赛后学生交流经验。请学生思考回答:在生活中,你用过这些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吗?联系生活,猜想出加快溶解的方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由问题引出矛盾,激发探究的欲望。(一)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实验证明搅拌能否加快溶解。1、自己设计、集体交流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掌握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1\*GB3①讨论,获得初步认识。=2\*GB3②自学教材,修正认识。=3\*GB3③分组填表,加深认识。=4\*GB3④小结,正确认识。3、分组通过实验验证猜想。4、交流实验结果。(二)形成概念,独立探究。分组实验:分工(1-5组/6-10组)验证加热、捣碎能否加快溶解。1、分组设计实验方案。2、展示、修改实验方案。3、统一要求后,分组自主合力完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