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初步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配制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自学及探究能力。2、通过探究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技能及有关计算。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投影三瓶物质的量浓度不同的CuSO4溶液。【提问】画面上的三瓶蓝色溶液可能是什么溶液?【学生活动】探究溶液的颜色深浅的原因【提问】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小结投影】溶质的质量(g)质量分数=———————×100%溶液的质量(g)【观察后回答】可能是CuSO4溶液。【探究结论】因为它们的质量分数不同,质量分数大的,颜色深;质量分数小的,颜色浅。【回答】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以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来表示的。【回忆、思考】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质量分数概念。复习旧知识为掌握新知识作铺垫。【引入探究】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我们在许多场合,取用液体时,一般并不称取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物质间反应时又是按照一定物质的量进行的。因此,用质量分数并不方便,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板书】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浓度阅读课本。划出关键词。【结论】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质量。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1.概念:符号:CB2.表达式nC=——V【强调】(1)单位:(mol/L)(2)溶液的体积单位常用L.(3)V—溶液的体积,V溶液≠V溶剂或V溶液≠V溶剂+V溶质【讲解】分析讲解课本15页例题【电脑投影练习,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出计算方法】【练习探究】[练习]将4gNaOH溶于水中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掌握表达式中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及计算.【板书】(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观察仪器、并探究出以下知识】【小结】1、仪器容量瓶、烧杯、玻棒、胶头滴管、天平或滴定管等。【电脑投影】【容量瓶简介】(1)容量瓶是平底梨形长颈的玻璃瓶,是一种专门用于配制溶液的仪器。(2)容量瓶颈上刻有标线,瓶上还标有温度和容积。(3)容量瓶常见的型号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有无色和棕色两种颜色。阅读课本,观察仪器,并小结出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用的仪器观察探究容量瓶,小结出容量瓶的有关知识(见投影)探究棕色容量瓶的特殊用途探究容量瓶的检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探究能力。【板书】【小结】2、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强调】固体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到接近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探究配制步骤:(1)准备工作:检漏(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3)结束工作:装瓶、贴标签、整理清洗。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过渡】在实验室不仅用固体物质来配制溶液,还经常要将浓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稀溶液。【板书】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投影】要配制500mL0.6mol/L的NaOH溶液,需6mol/L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引问】浓度相同吗?体积相同吗?有无相同之处?溶液稀释前后什么不变【分析】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故有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讲解】【小结规律】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ma%=m1a1%+m2a2%+…CV=C1V1+C2V2+…【思考、回答】巩固溶液稀释的计算方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小结】物质的量浓度(CB):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nC=——单位:mol/LV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有关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