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学生每组需要:小车、细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MTV,并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定格在画面中。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此问题不用学生回答,只用此引入课题。)再问:“巍巍青山”究竟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呢?(板书课题)学生欣赏优美的青山、河水的画面、歌曲。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巍巍青山”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呢?产生疑惑。二、进行新课:(一)机械运动(二)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请学生讨论课本图12.1—1形形色色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3.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大多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特点都是物体位置随时间不断的发生改变,从一处到另一处,并经过一定的路线。(板书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教师讲解: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播放视频:乘客坐在客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房屋在向后跑。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设疑: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教师讲解: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板书)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问1:在视频中对于树木、房屋,人眼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问2:歌词中所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怎么回事。教师讲解:有了参照物,不但可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还可以判断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总结判断方法:(板书)物体→参照物→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参照物→位置无变化→物体是静止的让学生列举实例分析。教师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方便来确定,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小车平放在桌上,小车上放一个笔盒,推动小车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小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2)选取小车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小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小车是静止的)教师讲解: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学生看图、讨论。列举生活中的运动的实例,分析与讨论。学生演示:从座位走到黑板前的过程,体会该生位置的变化。讨论并回答。学生观看视频后说出自己的看想法。学生看课本29页思考:对面的列车、你坐的列车运动情况?讨论后回答: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学生回答问题1和2.(课堂完成、交流)列举身边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事例,并用参照物的概念解释如何判断它的运动情况。每个学生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现象。讨论: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是否一样?反馈练习师巡视检查完成反馈练习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梳理四、课堂检测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五、布置作业课本3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后完成【板书设计】§12.1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参照物的概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