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编清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1644—1839)一、清代文学的范围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至、康熙、雍正几朝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此后为近代文学范围。二、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1、清初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使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像遗民诗歌忧时伤世,“学人之文”论史求实,戏曲作品趋于雅正等。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日盛,给清中叶文学带来明显消极影响,出现严重滞化现象。如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肌理派”诗歌一时兴盛,历史小说重史轻文,“才学小说”炫学逞能,文学离其本质越来越远。3、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诗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则是人文意识觉醒的生动标志。三、清代文学发展概况1、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兴盛;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重新振兴;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①清诗前期遗民诗人忧时伤世,关注国运民生,高扬抗清复明,多以史诗般的内容和坚贞崇高节操而称重当时、影响后世。诗坛大家在诗艺方面多所开创:吴伟业“梅村体”,王士祯“神韵派”。②清词明清鼎革之际,变俗为雅,成为文人写心工具。“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领袖朱彝尊,独树一帜的纳兰性德,或尊苏、辛,或宗姜、张,或学南唐二主,各领风骚,在清初词坛号称“三大家”。③清代骈文清初文人揭骈文复兴序幕,至乾嘉几与桐城古文抗衡,与当时政治思想专制、文化学术复古、汉学之风兴盛有关。骈文作家多是渊博学者,《哀盐船文》的作者汪中,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的阮元等。3、新兴的戏曲、小说空前飞跃,成就巨大①清代戏曲明显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化。著名文人吴伟业等寄托心曲的剧作,多以抒情性冲淡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际;剧作家李渔则注重戏剧性,多用巧合、误会、制造生动情节。其《闲情偶寄》的编剧和表演理论,表明戏曲重心由“曲”向“戏”转移。《长生殿》和《桃花扇》显然是剧作家注重社会历史意识和戏剧性这两方面的产物。②清代小说总体进入独创期拟话本结束了改变旧作的老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长篇小说纷繁多样: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英雄传奇《水浒后传》才学小说《镜花缘》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不朽巨著《红楼梦》。第一章清代诗、词、散文第一节清代诗歌一、清初诗歌(一)清初遗民诗人:1、顾炎武: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二)清初入仕诗人:1、钱谦益:清初宗宋派领袖。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主张“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其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2、吴伟业:清初尊唐派领袖。《梅村集》存诗1000多首,其主要内容是感慨朝代兴亡和悲叹自身失节。“梅村体”: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吴诗“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三)王士祯与其他诗人1、王士祯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话》等传世。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韵”。擅七言近体,善融情入景,创幽静闲远境界,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