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3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3页农村经济组织培育问题研究一、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农村经济组织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8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自主经营权并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生产,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形成了一套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第二个阶段: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此前农户分散经营、专业技能匮乏化等弊端,涌现了大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专业人士牵头兴办合作组织,联合周边农民发展专业生产,共同面对农业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是农村合作社,其本质是对生产资料进行改造,把家庭所有变为集体所有,取消了农民原先所有的财产权,其目的在于促进农民之间的互助性,以提高农民的收入。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农村出现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各个环节进行自我管理,在充分发挥农民自我能动力的基础上来增加成员收入,很好地适应了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改革与前进。第四个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外部资本开始流入农村进行投资,涌现了诸如公司型企业型农业、合伙企业型农业、个人独资企业型农业等一系列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以此来扩大农村产业的规模,在吸引资本投资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旧农村的体制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现代化,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民收入仍然很低,最需要加快。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的小生产特点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民大多还是采取的是小农式生产,导致农业产业在市场经济大生产背景下生产环节严重不平衡。因此,想依靠传统农业的方式来提高经济增长非常困难。(一)传统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制约。传统的农村经济组织诸如家庭承包责任制、供销合作社及早期的农村经济合作社具有分散劳动力和土地的特点,农业生产就会产生与市场的极大信息不对称性,农户在生产经营上就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加上土地分配不均,会使得各单位生产能耗过大,不能将农业集中起来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造成土地细碎化分割,农民之间的组织程度很低,最终会让农业产业的发展缓慢。在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大市场经济中,无法给农村经济带来实质上的进步。因此,要打破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使农民走组织化道路,以组织化带动产业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农民收入总体较低。我国农村人口一直占很大比例,除去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人数,滞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生活的人数大概还有4亿之多。但农民的收入整体较低,城乡经济差别过大,不能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加之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农村资本流入经济组织的趋势还是呈现低下状态,导致农业产业停滞不前,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三)土地使用权的压缩。在我国,土地所有权是国家所有;农村的土地资源归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归于农民。但在城乡经济二元化加深的今天,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大了对农村土地的需求,有的地方政府以中央“发展经济”的名义过分压缩农民土地的使用权,造成农民、村社集体对土地的占有使用受益的权利逐渐趋于消亡,这无疑最终牺牲的是农民的根本利益。(四)农村经济缺乏带头人学报。我国大多数农民和干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发展的能力,他们往往最多局限于“小集体”农业经济安居乐业的思想,很少有人站出来承担风险带动大家搞集体经济大发展。缺乏农村经济带头人,就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无法使农业产业进行创新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改革农业产业。为此,2012年3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就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建立龙头企业来作为农村经济的带头人,联合农村土地与生产力,带动农村人口就业,从实质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三、我国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存在的不足进入21世纪,为了实现农村产业的大力发展,外部资本开始涌入农村,使农民走组织化道路,共同应对市场经济。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