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池》教学设计《小池》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池》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学习重难点】1、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背诵古诗。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插图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荷花图。)2、想想荷花开在哪里?看看小池是怎样的?(出示课文插图。)3、古人把这么美丽的小池写成了一首《小池》。齐读课题,教学“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1、那么美的古诗,现在就来听一听!(听录音。)师: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2、下面请你自己带着美美的感觉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3、师:带着你的感情,来朗诵这首诗好吗?指名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泉眼无/声/惜(细音)细(惜音)流……(读音和停顿都有问题。)师:你能把第一句再读一读吗?看清楚拼音。(该学生还是没有读准确。)师:你先坐下,我们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朗读,等一下再请你读一次,相信能读正确了。(指名另两位学生读后,再请他来读,果然读正确了。师生共同祝贺他。)4、很多小朋友读得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把要停顿的地方划了出来,听老师读一读。5、下面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相信会读的`更好!6、揭示作者:师:刚才的同学在朗读时,都将诗的作者告诉了我们,他是谁呀?生(齐):杨万里!板书:宋杨万里师:是的,《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在诗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小池呢?生1:一个静静的小池。生2:美丽的小池。生3:这是一个长着荷叶的小池。师: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是春天。生2:不对,应该是夏天。因为夏天才有荷花的。生1:可是这儿没有荷花。生3:这里有荷叶,荷叶刚刚长出来,所以这是早夏。师:有道理,只是我们不说早夏,是初夏。板书:初夏三、再读,读通读顺诗句1、这首描写初夏小池的诗写得很美,我们怎样来读好它呢?先来听听课文录音。2、齐读课文。3、指名叫一些学生来读或者背:师:她哪些地方已经读得好了,不足的地方又在哪儿?谁愿意将它指出来?4、小组互相朗读:还没有读的在小组里读,读给同学听听,互相纠正共同进步。同桌两人互相读。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同桌把每句诗读通顺。5、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四、交流,简单了解诗意1、师: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生1:我读懂了泉水是没有声音的,泉眼“无声”惜细流。生2:我读懂了泉水是轻轻地流过的,是从“泉眼无声惜细流”知道的生3:我知道了荷叶刚刚长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是从后面两句读懂的。2、师:你能在插图中指一指那刚露出尖尖角的荷叶吗?指名该学生上来在图中指出,其余学生一起朗读:小荷才露尖尖角。生4:老师,那我有问题了,为什么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停”?生5:“立”在荷叶上就是“停”在荷叶上。像杂技表演那样倒过来了。3、师:哪里还读不懂?生:“泉眼”是什么意思?师:那我们来看看插图,你认为泉水是从哪边流出来的?生:是从右上方流过来的(指图)。师:泉眼也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就在这边。生:“惜细流”的“惜”我又不懂了。师:你们谁能用“惜”组词吗?生:珍惜,爱惜。生2:哦,就是泉水爱惜流水。师:是啊,泉眼珍惜地让泉水轻轻流出。4、“晴柔”说明了天气怎样?所以是初夏。5、小荷是荷叶还是荷花?五、画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师:你能把这样的情景画一画吗?师:你觉得在你的画中应该画些什么呢?生1:荷叶,泉水,大树,蜻蜓。生2:还有太阳!师:为什么要画太阳?生2:因为这是个晴天。树阴照水爱“晴”柔。师:好!谁愿意来黑板前跟老师一起画一画?最后大家一起画一画,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和老师一起画,师生一起画,其余画在纸上。将诗与画,情与景融为一体。六、巩固生字《小池》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设计理念]: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表演、画图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