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清朝“李-阿舰队”舰船资料19世纪中期,中国接连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传统旧式水师的落后无用,在战争中暴露得更加彻底了。为了迅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就开始准备向西方购买新式兵船。1861年,清政府委托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协助购买军舰,卜当即推荐了时任代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参与办理,赫德出于个人及英国的利益考虑,在购舰上表现出了异常的热心,但由于经费以及议论不齐等问题,清政府迟迟不能下决心。同年底,太平军在李秀成指挥下,接连攻克杭州、宁波等江南重镇,海内为之震动。恭亲王奕訢紧急上奏,请求速购兵船,在严峻的形势逼迫下,清政府仅用一天时间,就作出了以往争论了5年都未能下定的决心,外购兵船。1862年,赫德和清政府商定了购买中号、小号兵船共7艘,一共需银65万两,并函请在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具体承办购船事宜,李泰国认为这是控制中国军队的大好机会,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挑选了曾参加过鸦片战争的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为舰队司令,公然把舰队命名为“英中联合舰队”,舰队全由英国官兵操纵,并擅自为军舰命名和制订海军旗,而且规定舰队只接受中国皇帝和李泰国二人的命令,李泰国还有权决定中国皇帝的命令是否有效。这支几乎是李泰国私人部队的舰队,史称李泰国舰队、李-阿舰队。由“北京”等6艘军舰以及1艘军辅船和1艘小艇组成的李-阿舰队到达中国后,大出清政府的意料,这支不受控制的舰队是军政大员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在经过反复争辩后,清政府决定将这支舰队一卖了事,中国外购近代军舰的第一次尝试就这样在无奈中结束了。“李-阿”舰队,从右至左分别是“江苏”、“广东”、“厦门”、“北京”、“天津”、“中国”各舰资料如下:“金台”:原名“北京”,原英国海军炮舰“Mohawk”号,排水量670吨,150匹马力。“一统”:原名“中国”,原英国海军炮舰“非洲”号,排水量669吨,200匹马力。“广万”:原名“厦门”,原英国海军炮舰“Jasper”号,排水量301吨,80匹马力。“得胜”:原名“穆克德恩”,供应船。“百粤”:原名“广东”,排水量550吨,150匹马力。“三卫”:原名“天津”,排水量445吨,80匹马力。“春日”舰(“镇吴”)“镇吴”:原名“江苏”,英国JSWhite造船厂建造,1863年竣工,全长214.6尺、宽29尺、排水量1289吨、1217匹马力、航速9节,装备180mm前膛炮1门、114mm前膛炮4门(两舷各2门)、30磅前膛炮2门、编制138人。7艘军舰最后分别被售出,其中“镇吴”、“广万”售给日本萨摩藩,“镇吴”被改名为“春日”,由于在平叛战争中有功,成为日本海军史上的一艘功臣舰;“百粤”和一艘小艇被卖给印度政府;其余几艘也相继出售。军官:“中国”洋舰长[英]诺尔·阿思本(NoelOsborn),1862年7月兼华管带盛永清,副将衔参将,1863年7月9日任。“北京”洋舰长[英]伯哥尼(H.T.BurgoYne),1862年7月聘华管带:袁俊,参将,1863年7月9日任。“厦门”洋舰长[英]塞维(A.Salwey)华管带欧阳芳,参将衔游击,1863年7月9日任。“江苏”洋舰长[英]法贝斯(C.Forbes)华管带邓秀枝,参将衔游击,1863年7月9日任。“广东”管带周文祥,参将衔游击,1863年7月9日任。“天津”管带蔡国禧,参将衔游击,1863年7月9日任。“穆克德恩”管带郭得山游击衔都司,1863年7月9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