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施工测量1、放线依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定位图、基坑施工单位移交的控制点、控制线及标高、基础布置图、规划部门确定的建筑红线桩、国家高程标桩。2、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的配备1、现场配备专职测量小组负责测量放线工作。2、施测人员使用的施测仪器在检核的有效期内,该工程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见下表,全程使用测量。(见附表二)3、图纸审查熟悉图纸:本工程需与周边标段接驳,需弄清本工程与周边标段的相对关系及定位依据。4、桩位的确定及现场校核根据本工程的现场情况,土方大开挖及基坑支护已由前期独立施工单位施工,为保证本工程位置的准确性,本公司进场施工时必须全面检查所有由独立施工单位在工地上已完成的定位、标高等,前述检查在接收工地后7天内完成。若发现已完工程有差异或错误或质量问题,立刻通知发包方,及时进行调整。待上述定位桩点检测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然后根据建筑红线角点的坐标关系用直角坐标法在建筑物周边加设本工程所需的轴线定位控制点。施工人员将各桩点定出进行严格的边、角校测后请业主工程师、测绘院进行复核校正,以达到施工规范要求,然后进行下一步施工。5、施测方法1、测量方法的确定地下部分施工测量采用外控法,塔楼地上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主要采用激光铅直仪将轴线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每隔三层楼投测一次,高程用50米钢尺整尺向上传递,多次往返复核校正。2、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进行复测。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1、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布置图;2、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控制桩点的埋设采用混凝土基础预埋铁件形式。首先在现场进行初定位,然后在桩位处挖5mmx5mmx10mm的方坑,用C20混凝土浇筑,并在混凝土表面埋设150mmx150mmx14mm的预埋铁。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将控制点准确测设在标板上,点位以钻眼镶铜丝作为点标记,同时在铁件上标出控制点编号3、控制点外圈设置表面为红白漆相间的钢管及护栏进行保护,另外控制桩均进行挂牌标识,标识牌上要注明桩的等级、编号。控制桩保护示意图4、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设。二级控制网依据首级平面总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建筑物的控制轴线。5、标高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由测绘部门测设的水准点为依据,引测到现场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建立水准基准组。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正式基准点资料,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这些控制点可以用于护坡监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准点。6、轴线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图上有关柱、墙体、洞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需要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平面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很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6、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高程基准点的复测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两个),进行复测检查,并及时将复测结果报业主及监理单位。2、网的布设原则为了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需要,必须建立场区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1、布设方法及要求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复合路线,水准点个数设置在现场最终确定。在布设复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业主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2、使用仪器为了保证高程控制网的精度,拟采用NA24型水准仪器进行施测。3、轴线及各控制线测量1、水准点布设于固定围墙上。2、将高程用复合法引测至坑下数点作为坑下施工高程的依据点,做标识保护,施工面高程由此实测。(见下图)。HI—待测楼扉设计标而N—S3水准仗在尺上的读数「T1水准值在5。钢尺上的该数;1$1水准快在塔凡上的读规b‘"S3X®<SC«m:Hl-I**"*4、±0.0米以上建筑物轴线及高程控制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为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塔楼主体平面控制主要采用内控法,利用激光铅直仪向上引测平面控制点。1、轴线投测方法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将铅垂仪架设在底板的内控基准点上,接收板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将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到接收靶的“十”字交点处。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架设在接收板上,依次投测出主轴线,每层投测的控制点位都须进行联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