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淑敏小说文本的医者叙事毕淑敏从军11年,从医20年后,才开始她的写作生涯,著有大量的散文和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包括血玲珑、拯救乳房、红处方、女心理师等。在毕淑敏转战文学后,从医学到文学的渗透,再到心理学与文学的结合,贯穿其文字始终是那慈善悲悯的医者意识。1医者意识的创作理念毕淑敏曾经说过,正是因为有话说,才拿起笔。在一个花季少女天真烂漫的时刻,阿里山从军的卫生员经历,她一次又一次接触冰冷的死亡。让她对生命,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要把遥远的高原写出来并倾诉我对世界的看法”,可谓是毕淑敏创作昆仑系列的初衷。在这一时期,虽然医生的职责是救治身体,而文学则是救赎灵魂的,貌似各尽其能,各司其责。但是在毕淑敏身上,医者与作家却得到了很好的契合。毕淑敏回北京从事医生的工作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病患,亲身经历了更多的生死离别。毕淑敏认为,医生研完的是人的肌体,作家探究的是社会的人,既有个体也有整体。医生的本职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她心上,所以某种程度上她的弃医从文只不过是,把她的手术台放到更加广阔的社会层面去医治更多精神层面的“患者”而已。因此,这一阶段她的医疗系列的小说作品红处方、血玲珑、银牦牛尾、花冠病毒等蓬勃而出。作为一个医生对生命的珍重与呵护,她的文字也无时无刻不传递着对个人的无限关怀和追寻生命浩荡的意义。作为一个怀揣着人文理想的医生,她拯救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而是在对人有更深刻的热爱和探索的基础上拯救人的心理和灵魂。所以,在后期她以自己临床心理医生的知识建构和经验推出了拯救乳房、女心理师、心理咨询手记等系列作品。在一系列的作品中,毕淑敏一直在积极的探索如何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对生理的人、心理的人、社会的人所了解的方方面面融入到了小说之中。可以说毕淑敏的医者意识得以萌发和刻下深深的烙印得益于她兼具作家、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三重身份:她是医生,治疗人的身体;她是作家,拯救人的精神;她是心理咨询师,分析人的心理。这就开创了一个属于毕淑敏的独特救赎世界,在这个世界毕淑敏无意识并极力地扮演着一个医者的形象,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文字,通过全新的视角带领着社会中迷茫的人们不断地拨开黑暗,走向健康与美好。2医学视景下的文学表达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余年,其作品深深镌刻上了来自她职业医生身份的医学痕迹。所以说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的作品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景观——医学视景的文学表达——知识启蒙、医学叙事、人文关怀。因此,她的文本同时具有文学和医学的双重社会功能和价值。毕淑敏作品中的医学知识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呈现:一是借助小说人物之口(特别是医生)对于病情的讲解,二是随着故事情节适时提供资料。例如在血玲珑中在讲述一个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的女人不惜精心制造出一个新的生命的故事。随着这个故事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医学知识的引进还是关照对象的选取,都体现出了毕淑敏骨子里的人文关怀。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毕淑敏在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时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所以,不可忽略的是她始终在关注病人,努力逼近生命更本质的东西,试图为他们开出生命的处方。作家王蒙这样评价毕淑敏:“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因此,她清澈的医心赋予了文学作品独特的诗性智慧。这种独特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在每一部作品中,毕淑敏都尽力用洁净的笔触去叙写身边的故事。作为一个作家,她努力去关注更广大的生命,帮助他们认识生与死。在她文本中的这种特有的“工具性”正是她一直追求的“对人类有用的事情。”那跃然而出的一颗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这是毕淑敏作品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