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产能过剩时代的突围产能过剩时代的突围化解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还需从企业和政府双方着手,标本兼治。产能过剩给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亮起了“黄灯”。除了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传统行业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都或多或少暴露了产能过剩问题。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国家准备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对此积极调研并制定相关意见,以便更有效地治理产能过剩这个“棘手”的问题。“过剩”背后产能过剩已令不少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以钢铁行业为例,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2年末钢铁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同比增1.44个百分点,44家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35%;今年一季度末,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呈继续上扬态势,整体资产负债率高达61.52%。根据中钢协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日均粗钢产量213.2万吨,创历史新高,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成为钢铁行业首要困难。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倾向。近一个时期以来,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光伏产能利用率只有不到60%,风机产能利用率则不到70%。以光伏为例,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年产能在4000万千瓦左右,但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约3000万千瓦。据硅业分会统计,201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已经达到19万吨/年。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光伏电池开工率仅57%,多晶硅开工率更是低至35%,属于“严重过剩”。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产能过剩的愈演愈烈?首先从政府来看,地方政府行政力量主导产业发展,造成产业雷同。特别是以土地、矿产资源、投资配套等极具诱惑力的手段吸引大型投资项目落地,使部分企业更加看重投资项目以外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资源,造成投资行为异化,这其中包括很多民营企业。而从中央政府角度来看,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存在弊端,扭曲了投资者行为。另外,经济运行波动性大,外需的急剧收缩加剧产能过剩,短期政策也影响投资者预期。而当前还存在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造成地方政府、企业不能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做出科学规划或理性的投资决策。业内人士称,目前比较大的难题是,大量“未批先建”项目如何治理,应采取什么路径和方法遏制产能过剩。一方面,近几年新增产能大多技术装备水平高,这在西部尤其明显;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新建产能的同时,对于旧产能淘汰过慢,导致新旧产能叠加,从而加剧过剩。标本兼治产能过剩不仅浪费资源,对企业和产业本身而言也意味着很大的困难,影响不可小觑。实际上,国家有关部门此前已针对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连续出台多项政策。近10来年,我国对产能过剩进行过几次比较集中的治理。鉴于此轮产能过剩波及领域广、形势严峻,国家接连出台政策措施进行调控。2012年,我国共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与2011年相比,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新增铅蓄电池行业,焦炭、铁合金、铜冶炼、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12个行业任务有所增加。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既有企业发展的盲目性,也有地方政府之间的盲目竞争。在一些产业发展中,地方政府施加的影响很大,我国存在的是“体制性产能过剩”。因此,化解产能过剩还有赖于“改变唯GDP是从的政绩观”。专家分析,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首要是转变观念,把发展思路转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并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抑制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对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尽快改变依靠行政审批的管理方式,转向更积极推动完善市场机制和减少政府干预,当务之急是严格市场准入,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联动。“冲破地方保护无疑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些地方政府在GDP增长、就业、税收等压力下,往往和调控“唱反调”,因此,治理产能过剩须明确责任制,防止政策在执行层面变味。我国不少产业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主要表现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因此,要真正化解产能过剩,还应提高企业素质来升级一批现有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一批过剩产能,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通过鼓励企业“走出去”来转移一批产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治理产能过剩,一方面要转变思路,标本兼治,采取短期措施与长效校正机制相结合的方式。短期措施要管住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土地的出让、矿产资源的出让要公开、透明、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