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952013年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强化班讲义张纹2012年7月·北京一、学科内容概述本学科总共十五章内容,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内容。本学科内容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大部分:(一)导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即第一章阐释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主要从总体上介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容、地位以及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想路线)。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均有一个贯串始终的思想路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重点阐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第三、四章的内容。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进行讲述。可分为三个大问题: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过程;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即根据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的论断,分别讲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与实践,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和党的建设的思想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阐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性质等;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和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三大主题,具体阐释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祖国统一、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而搞清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据此,科学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清国情,是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前提。科学的判断当代中国的国情是我们党制定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依据。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这使得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地认识,并依此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本部分内容在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里有所体现。第八、九、十章、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在深刻总结传统体制下我国经济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吸取了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并最终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以及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战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党的领导人先后提出以德治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第十一章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