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浅谈明代书画装裱艺术款式的变化与影响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文物鉴赏与修复学号B140903009姓名华文韬指导教师(职称)张扬(导师)南京艺术学院教务处制2018年3月19日填浅谈明代书画装裱艺术款式的变化与影响华文韬指导老师:张扬毕业专业:文物鉴赏与修复摘要明代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在我国传统装裱技艺的发展史中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得益于明代特殊的经济文化和装饰风格等因素影响,在这个时期里,书画装裱的各种款式得到了创新和进步,出现了苏裱这一重要的装裱流派。不仅仅如此,由于周嘉胄《装潢志》的问世,书画装裱的理论也在明代得以总结,因此,我认为研究明代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之路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词:装饰风格;款式创新;苏裱;装潢志引言书画装裱是我国传承历史悠久的一门技艺,在绘画和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下,推动了书画装裱艺术的兴起。起初,书画装裱的目的在于保护书画作品本身,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画装裱已经成为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保护”,“装饰”于一身,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艺术在书画作品中的重要性。而受到不同时代统治者对于艺术的态度,时代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书画装裱在各个朝代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其技艺在历代都有着特殊的发展脉络。众所周知,书画装裱技艺发源于战国,伴随着传统书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而明朝在这一段时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明朝不同阶层人民对于装裱技艺的重视以及明代特殊的文化政治氛围促使明代书画装裱艺术蓬勃发展,在此期间书画装裱的款式有了许多重要的创新与进步,装裱师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甚至许多著名的书画家本身也是技法高明的装裱师。我国书画装裱的重要流派苏裱也在明代得以兴起。书画装裱款式的选择与室内建筑风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明代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其建筑规划以气势宏伟为主,室内布置则严谨稳重,这对于书画装裱的款式变化也有重大影响。本选题的意义在于探究明代书画装裱艺术发展的独特性与深层原因,并且探讨其对于后世的书画装裱技艺产生的深远影响。从隋唐到宋再到明代,书画装裱历来都十分受重视,而从明代发展至高峰后,就停滞不前,也少有创新,如何在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使书画装裱重新焕发活力,或许我们可以从明代的书画装裱发展之路中找到答案。一、书画装裱的起源及明代以前的发展我国书画装裱技艺的历史非常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的人们就有了对于书画作品保护与装饰的意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湖南将战国时期的楚墓进行考究,在对《人物御龙帛画》进行出土是,考古专家在上面看见了“画心上端有竹轴,轴上有丝绳,可垂直悬挂湖南省博物馆官方网站”这样一句话。考古专家又对位居长沙的马王堆一号汉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在帛画中看见了“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等字样。在所发现的资料中对帛画的装饰物虽然离我们所熟知的字画装裱还有很长的演变过程,但也将书画装裱的发展历史推至距今2000多年前。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手段对于书画的保护与装饰都是十分简陋有限的,只可称之为装裱的雏形,并不是真正的传统书画装裱艺术。由于装裱保护技术的不足以及漫长岁月的侵蚀等等原因,战国,秦汉时期的帛画保留下来的较少,更多的是壁画,画像砖等相比较而言不易损坏的艺术载体。真正的书画装裱艺术一直到两晋时期才登上历史舞台,但明显还不够完善,唐代著名的书学理论家张怀瓘曾说过:“晋代装书,真草混杂,褙纸皱起张怀瓘著《二王等书录》[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晋代书画装裱逐渐的发展了起来,一些书画家和收藏家们逐渐的热爱起装裱作品,但在这一过程中的技艺还不算成熟。到了南北朝时期,一些士大夫创造出卷轴画这一装裱形式,使得装裱形式得到了发展与创新,士大夫将这一重要的装裱形式收藏起来并将其延续下去。其中东晋时期出自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作品的装裱就是利用了这种形式。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写出了“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5”。同时这也是第一个内容中涉及装裱的史料,从而也使得我国史学家范晔在装裱领域中名气不断的提高。到了宋代,在书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装裱也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将绫绢作为装裱的材料,装裱的样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宋徽宗将装裱师设立为画院的职位,同时装裱师也是文思院中的其中一种待招的方式。在北宋宣和年鉴的时候,装裱的形式呈现出新的样式,其中画心在装裱的上下两边镶隔界,周边使用古绸绢进行边栏,称宣和裱。到了元代,元世祖非常重视汉文化,礼遇,招揽文人;文宗设立奎章阁作为官方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