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科党支部建设及需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摘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趋势,努力把握学科党支部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对新时期高校学科党支部建设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高校学科师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关键词:学科党支部建设特点问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及实践者。高校学科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要靠这一组织去落实,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最终要靠这一组织去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终要靠这一组织去调动。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趋势,努力把握学科党支部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把握学科支部构成形式上的多样性特点,明确学科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好支部建设“摆不上位”的问题由于科室编制员额不一,又要按照“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学科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要求建立支部,必然造成科室党支部在构成形式上的多样性。从我们学院的情况来看,支部结构比较完整,既设置了支部委员会,又有书记、副书记,并划分若干个党小组,这样的支部约占科室支部总数的25%;支部结构不够完整,要么不设支委会,要么不设副书记,要么没有党小组,这样的支部占科室支部总数的67%。因此,党委和机关应根据不同构成类型的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首先,认识上要到位。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真正明白党支部在学科中的地位,大讲“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宣扬思想建党、党管干部的光荣传统,使学科上下认清新形势下加强支部建设的作用,强化党支部是科室“政治领导核心”的意识,切实把支部政治领导的观念立起来。其次,工作上要到位。比如,针对构成比较齐全的科室党支部,容易出现的不团结现象问题,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护支部“班子”团结和增强凝聚力上,努力克服“三多三少现象”:即克服支委会研究事务性问题多,研究科室建设重要问题少的现象,提高“一班人”想全局、抓大事的自觉性;克服支委会议事过程中正副书记作主多、委员参与少的现象,强化党支部”一班人”参与集体领导的意识;克服部分支委对主管业务关心得多、对其它工作关心得少的现象,引导支部“一班人”树立全局观念。再次,关系要摆正。一是理顺核心与中心的关系,防止在“中心”与“核心”上争高低,要着重“同心”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到位。二是理顺党支部监督与科主任负责的关系,作为党员的科主任必须接受组织的严格管理与监督,支部要积极参与学科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全力保证科主任负责的实施。要在认清两个制度保障目标上一致性的同时,切实把支部集体领导摆上位。三是理顺支部书记与科室主任的关系,两者只有任务、分工之别,没有权力、大小之分,切实把党政领导的角色摆正位。2.把握支部书记角色上的双重性特点,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解决好支部书记“双肩挑”挑不平的问题学科党支部书记80%以上都是由科主任担任,他们既是行政主官,又是“一班人”的带头人,具有双重身份。虽然这是科室党支部构成上的客观要求,但也容易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想当不愿干。认为当党支部书记对领导科室全面建设很有必要,但又觉得牵扯精力太大,影响搞科研、出成果,因此对党务工作不热心,谈业务工作头头是道,谈党务情况底数不清,有的回答共有多少党员这个简单的问题,还得板指头查名册。个别的支部书记干脆把党务工作推给副书记或指定个教师党员去做。二是想干不会干。由于忙于业务工作,对党建理论和党务知识学习不够,有的支部书记对支部工作内容、程序、方法等把握不准、操作不当,要么凭着感觉走,要么依赖上级安排,个别支部甚至出现了以政代党的现象。学科好不好,主要看领导;支部行不行,就看前两名。一是高标准备选配。真正把在政治上能做领路人、业务上能当带头人、品德上能作示范人的干部选配到支委会。对党员群众不满意、工作不尽心不称职的要及时予以调换。同时,可结合工作实际,不单纯追求“一肩挑”,对科主任担任支部书记确有难度的,也按职责要求选用其他业务骨干担任。二是多形式培训。针对问题确定内容,通过专题研讨、短期培训、实地观摩、结点互帮等多种方式,从基本理论、政策规定、党务知识、工作方法等方面抓起,不断提高对基层建设实施政治领导和驾驭全局的素质与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党的基本知识,愿做、善做、会做支部工作,成为业务的专家,党建的行家。三是全方位激励。大力宣扬表彰党支部书记中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作样板、树榜样,激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