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低碳日主题班会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参加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要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什么样的主题班会才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国低碳日主题班会,欢迎大家分享。全国低碳日主题班会1班会目的:通过这次开展主题班会,将低碳、环保等理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旨在倡导学生懂得节约,提高环保意识。同学们通过讨论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热门”话题,呼吁环保意识应贯穿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一、引入班会主题1、欣赏音乐《地球,你好吗?》教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地球,你好吗》,你们说现在的地球还好吗?如果不好,地球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教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2、自由谈谈“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的'不良现象(结合品德书34-35)了解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3、为什么称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吸热、隔热(吸热,它把从太阳吸收来的热量反射到地球上,但是,它有隔热的特性,它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阻挡地表的热量发散到外层空间,所以,气温升高,气候变暖。)二、了解何谓“低碳”“低碳生活”及在“低碳生活”中的做法。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①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②教师: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减少碳排放。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三、“低碳世博”知多少师: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在世博活动场地和舞美方面,“低碳环保”的科技亮点处处闪现。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查找有关资料,搜集,列举世博会上的有关低碳方面的做法。四、行动:低碳生活,我倡议教师:减碳是我们每个地球人的责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随时随地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环保的“低碳人”。学生分组完成低碳生活的倡议书五、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生活,也懂得了平时应该怎样去做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全国低碳日主题班会2一、课题背景:今年xx长时间出现雾霾天气,尤其xxx沙尘天气时常袭击,马路上、校园里塑料袋、纸片乱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心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提倡绿色环保,保护地球母亲,保持生态发展。县上要求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学校要求绿色校园从我做起。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同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目前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学会节能减排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学会利用处理的信息进行交流。(2)学会合作、讨论、分析,科学决策,形成共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关注人类生活环境的情怀,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将这一现代理念进行大众传播。让学生从我做起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地球的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具准备:课件、题板。四、教学设计:(一)课前x分钟:环保小卫士主持:回顾今年春天全国及西部地区遭受的雾霾天气……这种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过渡)全球都关注所谓“低碳”“环保”,下面请看几组图片。活动一:1.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播放投影)(1)生活垃圾污染。(2)海洋污染。(3)沙尘污染。(4)工业污水污染。(5)小区周边环境污染。(6)河流污染。2.小结:(学生总结)以上图片看了让人触目惊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已经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看来保护环境、保护自己,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行动起来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孩子们一起说“低碳环保、绿色消费”)——为主的环保教育。看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过渡,接下来)活动二:小组讨论:什么是低碳生活?1、孩子们对“低碳”的解读“低碳”其实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习惯。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13亿人口基数计算,就是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