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BOPPPS物流教学互动模型探讨物流课程的师生互动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师生互动三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基于移动云平台的BOPPPS师生互动策略,从而为物流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行性的参考。移动云平台;BOPPPS;互动模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22〕4号)中指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很多新兴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使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在发生更新和变革。BOPPPS教学模式最初创办的目的是提高加拿大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是将培训课堂分为6个模块: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互动(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该模式已被33个国家约100所高校和培训机构引用,国内外学者也对BOPPPS教学模式有显著的研究成果,CynthiaNemeth(2022)强调了在前测环节中使用小组策略能够使BOPPPS教学事半功倍[1];IlkaWunderlich(2022)指出导入环节设计既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缩小学生之间的社交距离[2];曹丹平,印兴耀(2022)指出BOPPPS教学模式的根本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3];陈立群,仝慧茹(2022)通过问卷调查指出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参与式教学[4]。综上所述,BOPPPS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移动云平台+BOPPPS”的物流教学互动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分享优质教学资源来辅助物流教学,同时利用BOPPPS教学模式的六个教学环节来实现以学定教,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路,还可以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可行方案,为实践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1调查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互动交流现状,选取AHGS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级的学生,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导课前的师生互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课后的师生互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题项按照“完全不符合(1分)”“基本不符合(2分)”“一般(3分)”“比较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让被调查学生做出选择。通过发放电子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7份。1.1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运用SPSS25.0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旋转前的因子分析KMO值为0.940,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为0.000,显示本问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接受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3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方差累计解释率为70.719%,如表3所示。依据问项内容将F1命名为课前师生互动,F2命名为课堂师生互动,F3命名为课后师生互动,其中导课前师生互动Cronbach'sα系数为0.831,课堂师生互动Cronbach'sα系数为0.916,课后师生互动Cronbach'sα系数为0.871,总体α系数为0.947,表明内部一致性较高。1.2调查结果分析统计分析课前师生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和课后师生互动三个维度的平均分,结果如下。1.2.1课前师生互动课前师生互动的平均分在4.15,从图1可以看出,A1(课前教师通过有趣的课程导入引发了我学习的欲望)、A2(教师设置的课程导入能让我清楚地了解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均达到了平均水平,说明物流老师能在课前通过有趣的导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也很好地传达给了学生。而A3(我非常喜欢在课前与教师讨论交流问题)和A4(教师课前布置的提问我常常主动完成)低于平均分,尤其是A4,可以看出学生并不是很乐意与教师交流,而且也不愿意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不了解教师布置课前问题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的不自信,担心回答不正确。1.2.2课堂师生互动由图2可知,课堂师生互动的平均分为4.33,其中A6(教师会在课堂上给我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和A8(教师会热情地解决我的提问)高于平均水平,可以看出物流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且教师希望通过解答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而A5(教师能在我回答之后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回应)、A7(教师和其他同学在课堂上的交流,我也会一起认真的分析)和A9(教师常常会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让我们互相交流汇报成果)的得分较低,均在平均分之下。表明,一方面:虽然物流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想法,但对学生的问题积极回应度不够,没有使积极反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在课堂的互动交流中,形式单一,次数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