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诵读、领会、品评、鉴赏。1课时。互动──探究。师: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见课本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诗的跳跃性很大,语序也有倒置的,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连起来。请试一试。师: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独立能否改为站立伫立等?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诗人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师:对。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题为《江雪》的绝句,尚记否?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何其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师:一个看字,一直管到哪里?生:万里霜天竞自由。共有七句。(可与《沁园春雪》比较)师: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请朗读。(生读)师: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性的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意。现在大家齐读这七句,看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有何特色?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放眼望去(远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收回(近观)鹰击长空──仰视(高景)鱼翔浅底──俯察(低景)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在请同学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时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手该怎么放?(让学生模仿毛泽东的动作)视角转得快点好还是慢点好?生:慢点好。师: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马观花。神态该自然、从容,显示出伟人的气度。师: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现在看谁的脑海中能绽开最美丽的想象之花。分四步:1、勾勒形态: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2、染上色彩:黑白变彩色──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灰色的飞鹰3、静画变动画: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4、使画面出现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师:在自己的大脑屏幕上能看到这一切吗?感觉到秋色的美好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让学生骋目驰怀)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传神?生:染、击、翔师:染:拟人手法。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样的枫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什么?生: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是的,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师:击改为飞好吗?生:不好。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飞太一般了。师: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吗?生: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师:浅底说明水真的很浅吗?师:浅底并非真的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你们看,毛泽东用得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写作时,常在室内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次日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已装满了大半。毛泽东这种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特别是当时被压迫被剥削的中国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压迫人民的生:号召与呼唤。师: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要起来为生存与自由而斗争。师: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生: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师:是的,绚丽蓬勃,充满生机。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万里悲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