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教案中班教案合集(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班教案篇1实验幼儿园乔丽平活动目标:1.让幼儿练习微笑,了解微笑可以给人带来好心情。2.培养幼儿良好的体态语言。活动准备:1.镜子若干(人手一份)。2.微笑图片。3.音乐《幸福拍手歌》。活动过程:1.师幼问好,谈话导入。师:今天乔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几个嘉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教师——出示图片(警察、工人、厨师、护士、服务员、演员),供幼儿观察。⑴他们都是干什么的?⑵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请幼儿自由学一学(微笑)。⑶师讲述微笑的几点要求:①嘴角上扬,脸蛋儿鼓鼓,眼睛亮亮。②笑的时候不发出声音。③可露齿也可不露齿。3.让幼儿练习微笑,并大胆说出看到别人微笑时自己的心里感受。⑴幼儿自己练习(面对镜子)。⑵请幼儿互相欣赏对方的微笑,谈谈感受。⑶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微笑?(自由发言)——可以忘掉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会很开心、、、4.在音乐《幸福拍手歌》中,引导幼儿都来做一名“微笑之星”,把微笑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中班教案篇2活动名称:《彩虹真美丽》年龄段和领域:中班美术活动目标1.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2.对色彩进行探索,感受色彩的变化,运用不同绘画材料,以彩虹色彩为线索进行大胆想象与创作。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体验欣赏彩虹色彩的美。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2.活动难点:对色彩进行探索,感受色彩的变化,运用不同绘画材料,以彩虹色彩为线索进行大胆想象与创作。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生活中有观察彩虹的经验,丰富的色彩认知经验,多种绘画工具的使用经验。2.物质准备: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湿水彩颜料、水粉笔、打湿的画纸、背景板、PPT、音乐等。活动过程一、创设“雨后彩虹”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发现彩虹:教师用湿水彩的方式,通过三原色感受色彩的变化。教师指导语:1.听什么声音?(播放音乐:打雷下雨)雨水带着蓬勃的生机唤醒大地。(用水粉笔沾水,从上往下打湿画纸)2.瞧,谁出来了?(PPT:太阳图片)阳光温暖着大地,阳光是什么颜色?(黄色)从天空上洒落下来。3.地面的雨水呢?用什么颜色表示好?(蓝色)雨水落到地上,越积越多。4.黄色的光与蓝色的水相遇,大家发现了什么?(绿色)绿色的大地生机勃勃。5.阳光越来越暖,可以用什么颜色表达?(红色)阳光温暖着天空,颜色有哪些变化?(橘色)6.阳光的影子映在雨水上,又有哪些神奇的变化?(紫色)7.雨后太阳出来送给大家一份神秘又美好的礼物,是什么呀?(彩虹)二、观察“美丽彩虹”,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观察彩虹:结合课件PPT,启发幼儿观察彩虹,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关键提问:1.哇,彩虹美吗?你在哪里见过彩虹?2.看到彩虹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感受?3.彩虹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结合PPT)教师小结:雨后太阳出来会见到彩虹,彩虹弯弯的像桥,有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一个颜色紧挨着另一个样色,彩虹美丽又神奇。三、体验“找寻彩虹”,湿水彩的绘画方式对色彩进行探索。绘画彩虹:用湿水彩的方式体验彩虹的色彩变化。教师指导语:1.黄色的阳光温暖着大地,从天空上洒落下来。(黄色)2.雨水落到地上,蓝色越积越多。(蓝色)3.绿色的大地生机勃勃。(绿色)4.阳光温暖着天空,影子映在雨水上。(红色、橘色、紫色)欣赏彩虹:把作品夹到绳子上,欣赏彩虹的色彩美。四、绘画“彩虹花园”,以彩虹色彩为线索进行大胆想象与创作。彩虹游戏:运用不同绘画材料绘画。教师指导语:1.创设“花园”情境,彩虹宝宝很调皮,喜欢到处找朋友玩游戏,彩虹宝宝准备把彩虹色送到到花园里。(出示背景板)2.花园里有什么呀?(花、蚂蚁、蚯蚓、蝴蝶等)3.按照彩虹色的规律,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纸和彩虹宝宝玩游戏进行装饰。4.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炫彩棒、水彩笔或者水彩颜料,开始行动吧。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五、欣赏“彩虹故事”,赏评作品分享经验。教师指导语:1.你的彩虹宝宝跟谁玩儿的游戏?(引发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2.我们来找一找彩虹宝宝装饰的不同规律,谁发现了?(引领赏评:色彩准确、色彩衔接、绘画创意)3.彩虹色的花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谁听过?(情感激发:爱和友谊像彩虹般美好)课后延伸活动设计关于彩虹的`故事还有很多,还有一个故事叫《彩虹的尽头》,我们一起找一找关于彩虹的故事书来读一读。【课后反思】本节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中班下。根据原教材的指引、幼儿的年龄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