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简短的读书的名言64条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英]培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读书的名言64条,欢迎大家分享。1、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埃默森2、为乐趣而读书。——毛姆3、读书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虽然现在出版的书已浩如瀚海,"于书无所不读"已不可能了。但是,读书还应该注意面广一些。——姚大均4、中国书和西洋书,在内容和形式上虽有很大差别,但中西爱书家的趣味趋向,他们的搜集范围,有些地方都不谋而合,殊途同归……中国藏书家对于一本纸墨精良,字大如钱的宋椠精本摩挲不忍释手的醉心神往情形,恰如西洋藏书家对哥顿堡的四十二行本《圣经》,反复数着行数,用鼻嗅着羊皮纸的古香气一再点头赞叹的情形一般。文化本是没国界的,中西爱书家的趣味相同正不是偶然的事。——叶灵凤5、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辩其大义,以修卫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6、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一亚里斯提7、"史书"绝不是"死书"。历史是一门活的科学,没有过去,哪有现在,不了解现状,怎能展望将来。研究现状也就是研究当代史,古代史、近代史当然要研究,但现状更重要。——姚楠8、鼓励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嗜好,每读一本书就能成为我们所需成为的人。——马尔罗尼夫人9、书本知识多教条,实践知识多创新。10、用书籍来充实自己,要比用尼古丁和酒精来打发寂寞强一百倍。——麦考雷11、劳逸适度,确是养身之要,勤读书,挑灯苦读,十年寒窗,不可谓不劳,人应以此为上。借读书消遣,毕竟为次。古人开卷有益的说法,读书总能有益,但目的性太强有时未免失其真谛。期望有用,应从较广泛的意义来了解,否则失于牵强、肤浅。一张英《联训斋语》12、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做起,先谈论不休。有的成天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为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的时间放在老老实实地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邓拓13、读书有两种方法:精读和略读。什么是精读呢?精读就是深入钻研,细嚼慢咽;什么是略读呢?略读就是大致浏览,重点掌握。有些青年,不管是必读书籍,还是参考书籍,都一概浅尝辄止,浏览大概。又有些青年专读一本书,死抱住一本书不放,其他一概不管。这两种都是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曹方14、读书要做到"博、精、新"三个字。"博"是博览勤闻,这样可以"多闻阙疑",要反对"孤陋寡闻"。过去说"闭门自精",是不确切的。无选择,无目的的泛览,是不易于精的。精是精密,精通连贯,详明严密,反对"浅尝辄止",也反对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读书的`目的在于用,这就要求新方法,新研究,新努力,新结论,新见解的五新,反对故步自封,人云亦云。——郑天挺15、读书如果不和实际相结合,所学的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毫无用处。16、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张学良17、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18、无论你在那儿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放弃学习。没有学习,你不会进步。——奥斯特洛夫斯基19、做总比不做好,看总比不看好,读总比不读好。——马天玺2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1、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孟德斯鸠22、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匆地阅读一本书。——(英国)谚语2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赵恒2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2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作者:(元)程端礼26、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作者:陈景润27、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引自《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28、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29、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3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31、读书贵在学以致用,而不是因为读书多就高看自己,藐视他人。32、如果活学而不好好用,读书也变成了坏处了。这也是个人的害处吧。33、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佚名34、书籍是培养智慧的工具。35、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