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绥阳县育红小学:夏兴燕[摘要]伴随时代前进的脚步,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也将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断革新。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下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使边远地区的学校也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是缩短地区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有效、高效的运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点。[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小学教育教学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下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是缩短地区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结合我自己的一些实践,现将远程教育对我校教育教学的一些促进记录下来,与同仁共同探讨。一、增大信息,丰富了教师的视野,转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远程教育的实施,打破了教师只能通过观看报刊、杂志才能学习的历史。解决了教师自我提高所受地域、时空限制的难题。有效增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和丰富了教师们学习的内容。改变了教师们“山高皇帝远”的落后思想,增进了教师们终身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我校的老师通过浏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页,及时的了解到有关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把握课标精神,掌握课程整合的实质,学习课改教案的构思;第一时间的知道了有关教育新闻;通过对相应的教研论文的阅读,从中汲取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有效的转变了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二、直观感受,改变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远程教育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丰富了老师的视野,“示范课例”、“教学资源”、“作文天地”栏目中所提供的“课堂实录”、“教案实例”、“媒体展示”、“习题精选”、“扩展资料”、“作文指导”等资源使我们的老师从“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参,一只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大家纷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远程教育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如:小学语文中《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在指导学生学习此篇课文时,由于师生都受到时间、空间及知识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面对教本很难想象出人在太空中“行走、吃饭、洗澡、睡觉”等一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与在地球上的不同之处,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只能从字面上生硬地理解,通过抽象地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容易遗忘。通过远程教育的实施,教师从此就可以利用媒体接收到远程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从此,学生就能通过远程资源丰富多彩的画面观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一切行动,学生就能结合资源学习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时就容易得多,牢固得多,便捷得多了。三、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效率1、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巧创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有利措施,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挖掘其中的愉快教学因素,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例如:在数学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为了把学生引入探求圆周长的认识活动中去,特创设用多媒体投影屏幕动态演示这样的问题情境:小白兔和小灰兔在草地上跑步,小白兔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一圈,小灰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一圈。这时,小白兔跳着大声向小朋友:要求我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呢?待学生回答后,小灰兔又蹦蹦跳跳地走过来发问:要求我跑的路程又怎么办呢?很多同学争着回答:求圆的周长。这时老师乘机引入新课:圆周长的计算。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2、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探索,促进学生的发展。现代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要求不在是单一对知识结论的获取,更多地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实践、操作、对比、记录等过程,让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得以锻炼。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这样就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探索新的知识奥秘。例如:在数学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中,老师利用远程教育提供的课件资源,直观的展示了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物,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逐步深化了他们对三角形具有“稳定”特性的认识和理解。这也切实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