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华丰小学:陈世菊师:准备好了吗?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哎哟,念得真准,一板一眼的,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伯牙绝弦,预备起。(生齐读课题)师:嗯,绝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1:我认为绝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弹这个琴。师:弹完之后就要怎样?生1:可能是就要去世了。师:她认为是这个意思。你再说说,指另一名学生。生2:我认为是在弹了现在他弹完的这一首曲子之后就这一生再也不弹了师:用我们的话说,绝弦就是把琴弦怎样?生2:剪断。师:从此?生2:不弹了。师:是啊,那么伯牙绝弦呢?(指名回答)。生3:我觉得伯牙是一个人,他以后不弹琴就把琴弦弄断了师:伯牙把把琴弦弄断,从此?生3:再也不弹了。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生(齐答):在课文里。师:那就把课文打到137页,请你按照你的感觉大声地读,最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自己读自己的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完了吗?都读到三遍以上了吧,好,一读就能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伯牙和谁的故事?生:钟子期。师:抓住了这两个主要人物,我们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大家注意听。生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师:这句话提醒大家注意,是吧,其实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对吧?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理解?生2:钟子期死了(师:去世了)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师:那么这里伯牙“谓世”的“谓”是什么意思呀?生2:想。师:是想吗?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有些不太好懂,没有的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我还是请你,“谓”在字典中有这么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合适?生2:第二种,认为,以为。师:伯牙认为世界上(生2:再也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知音了,那么“乃破琴绝弦”中的“乃”是什么意思?生2:就。师:于是就破琴绝弦。好,理解之后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生2(读文):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厉害,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它在四个字中间“兮”和“若”之间就要隔一下,停顿一下。师:你是要知道应该怎样断句是吧,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做停顿?生:因为“兮”是语气词,相当于是“啊”,所以要在“兮”字的后边断句。师:借助注释就能够知道,这个“兮”和前边的哪个字(生:哉)对“哉”都是什么词?(生: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谁来读读看?把这两句话都读进去。指名读这句话。生:(读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哎哟,我看你肯定下过功夫了,真好,读得真不错。来,我们也一起这样地来读一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这一句话)师:真好,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指名读文)生1:(读全文)师:注意“兮”字后边要做停顿(师范读此句后生继续读)真好,一点就通,谁再来读读?生2:(再读全文)师:哎哟,给点掌声吧,没读几遍就能把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生:好!师:(范读课文,生掌声鼓励)就学着这个样子读好吗?语速放慢,适时地停顿。生齐读课文。师:真好,我们能从课文哪一句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就真的善听呢?生1: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这句话中就能体会到伯牙在想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出。师:请你理解一下这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怎么说的呀?生1:伯牙弹琴,心里在想着高山。师:“志在高山”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注释,是吧生1:钟子期就回答:‘善哉’。师:“善哉”就是什么生1:“善哉”就是“好啊”,峨峨兮若泰山,就是“高啊”。师:哦,高高的像泰山,是吧,只有这一句吗?谁还有补充?(指名补充)生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请你也理解这句话。生2:这句话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于是钟子期就回答道,好啊,(师提醒借助注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师:广大的像江河一样,说得多好,注意到没有,他们两位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注释的时候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老师把这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