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三字经全解读工作开展情况画外音:三字经作为一部蒙学经典,在梳理完中国历史之后,开始进入最后一个部分,通过介绍一些具体生动的,古人勤学的故事,来告诉人们作为一个求学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遵循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而这其中就提到了,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学有大成,后世都尊称他为“孔圣人”。而三学经中所提到的这个项橐,只不过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拜他为师,接下来三字经,还会为我们讲述哪些古人勤学的故事。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展示在我们大家面前,那么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古圣坚,尚勤学”,字面的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而那个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学有大成的人物,他尚且还要勤奋学习,这里边就引出一个,新的人物,项橐。项橐是春秋期间,鲁国的一位神童。当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关于他的确切的记载,民间传说很多,讲他眉清目秀,非常可爱,在我的脑子当中我从小就认为项橐应该是胖墩墩的,但是没什么理由,因为我也没有看到,有哪个记载说他,则胖的还瘦的但是我就是这样一个印象,这个孩子无师自通,聪明无比,他从小特别喜欢也特别善于去观察周围的一切观察人物,观察自然而且呢,与生俱来有一种钻研的精神也就是说像这样的孩子在今天往往是父母,都比较头疼的因为他什么都得问下为什么,什么都得追着往下问,一般的父母见到这样的孩子,心情好的时候非常喜欢。心情不好的时候烦得要命那项橐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虽然只有七岁但是孔子居然拜他为师,后来的人就把项橐尊称为圣公,我们知道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老师不论多大,这个名字总得叫得大一点,所以名字叫圣公,孔了在鲁国设坛讲学,他听说在莒国,有个小国在莒国的东南沿海边,有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百姓非常淳朴但是都很有学问,有这样一块知识的宝块。所以呢孔子是哪里有学问就要到哪里去的,全世界的古代这些圣人,都有这样一种特点就是追着知识走哪里有知识,人就到哪里去。圣人都是追着知识走,哪里有知识就到哪里去。所以孔子就跟弟子商议,我们出去旅游一次,往东方旅游一次,去看看这个地方,体察一下那里的民情,感受一下那里人民的聪明程度。那么当然孔子乘着马车风尘仆仆,就来到这个地方,到了这个地方一看,风景非常好那么孔子正在非常高兴地观赏风景啊,观赏长得非常好的庄稼。忽然看见前面的大路上,有一群孩子在那儿玩儿,那么孔子这个马车,当然就慢慢地走过去,别的孩子噌噌全躲了。唯独有一个小孩就站在路当中一动不动,这个孩子不用说,当然是项橐给孔子赶车的是他的弟子子路,子路这个脾气因为子路是比较勇武的,一个人,脾气比较急,就大声地呵斥这个孩子,老夫子在此,你怎么挡在路中不走,那么这个孩子呢?听了子路这个活还是不动,就叉开双腿卡着个腰就在路当中不动,那么孔子当然是孔子是很有教养的,就在马车上探出头去,问这个小孩说哎,这个小孩子啊,这个小顽童,你拦在路当中不走,什么意思啊,项橐也不知道他。认识不认识孔夫子估计是不认识,他一听这位老人家,叫他小顽童,心里很大爽啊,就下决心要捉弄捉弄这位老先生,“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这里有个城池啊,有城墙啊,你车马怎么过去啊,孔夫子说这明明是一条路,哪里有城池,那就问他城在何处,项橐不是叉着腿,在那站着嘛就指一指,城在足下,孔子一看,哎,这有点道理,因为两个脚叉开,像城门一样,他用的一种象征,我就是城墙,我挡着你。孔夫子一看这孩子不卑不亢,而且气质非凡,孔夫子也动了一点童心,就下车去看,看你脚下哪里有城池,那么孔子一看哎呀,这小孩子是比较绝,两腿中间放着几块小石子,搭了一道小城墙,那么是有城墙在这里,人家没有说,我这城墙有多高,我就说有道城墙嘛。那么孔子就问这孩子。哎,这个城墙有什么用啊,御车马军兵说我这个城墙,就是挡你这个车马的,还要防防军队和兵,那么孔子就说,哎呀,小儿戏言。小孩子你就开玩笑,车马从此过又当如何,你这么小的一道城墙,我车过去又怎么样呢?项橐说这不对,这总还是一道城墙,既然是城墙,你的车马怎么过得去呢?孔子上下打量这个孩子,就觉得哎呀,这个地方的人真是聪明,小孩子如此聪明伶俐,只不过这孩子有点恃才傲物。那孔子也懒得跟这个小孩子多说,因为他要赶路,就跟这个孩子说那我怎么办呢?请教这小孩子,孔子已经自降身份了,那么这个项橐就说,哎,到底是城躲车马,还是车马应该绕城而走啊?孔夫子一想,没办法只能赶着马车,从他旁边过了。画外音:孔子慕名到莒国,却被年仅七岁的项橐拦住了去路,只得绕道而行,这件事情虽说孔子有失体面,但是孔子毕竟是至圣先师,学有大成,不会与项橐计较可是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位博学的老者,自愧弗如,甘拜下风。甚至愿意拜项橐为师,那么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