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1994年12月8日18时20分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288名学生和37名老师死亡132人烧伤致残2004年2月15日11时吉林中百商厦大火2008年的第一场大火1月2日20时许,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突发大火2005年12月15日吉林辽源中心医院39人死亡,180多人受伤网吧起大火铁栅锁冤魂2002年6月16日北京“蓝极速”24死13伤2007年12月12日浙江温州商住楼发生火灾21人死亡2人重伤孩子!孩子!孩子!救救孩子2001年6月5日江西电视幼儿园蚊香火灾15名幼儿死亡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602四名女生相继坠楼身亡1、火场中死亡的人员80%左右是被烟熏至死的,(1)有毒,缺氧;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1.28%时,即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亡。(2)高温;人体在100度左右的环境中,只能坚持30分钟左右,在149度,称为人的死亡温度,很快会死亡。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逃生的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在众多被困人员中逃生过程中,极易出现拥挤、聚堆、甚至倾轧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相互拥挤、践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如1994年11月27日13时28分,辽宁省阜新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在一幢单层的艺苑歌舞厅,有233人丧生,就是与被困人员拥挤、踩压有关。歌舞厅仅有一个0.83米宽的小门,且有5个台阶,发现失火时,所有舞池中的人立即拥向小门逃生。一人跌倒还未及爬起,后面接踵而到的人便被绊倒,呼啦一下子,逃生者就人叠人地堵住了小门。灾后发现,死者呈扇形拥在门口处,尸体叠了9层,约有1.5米高,其景惨不忍睹。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疏散方法予以分流,减轻单一疏散通道的压力,竭尽全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事件是重大的,教训是沉重的。许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纵观这些灾害,有很多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讲解消防安全火灾火灾的分类1、按燃烧对象分类(1)A类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灾。如:木材、纸张、装饰材料等。(2)B类火灾。油脂及一切可燃液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如:汽油、酒精、苯等。(3)C类火灾。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如:煤气、液化气等。(4)D类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如:锂、钠、锌等。(5)带电火灾。指带电的电气设备及其他物体燃烧的火灾。不同类型火灾,具有不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灭火措施。2、按起火直接原因分类(1)放火。(2)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3)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4)违反安全操作规定。(5)吸烟。(6)生活用火不慎。(7)玩火。(8)自燃。(9)自然灾害。(10)其他。(一)火灾发展过程火灾通常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直到熄灭的过程。火灾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5个阶段。扑救火灾要特别注意火灾的初起、发展和猛烈阶段。1、初起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质着火燃烧后,在15分钟内,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气体流动缓慢,燃烧速度不快。如房屋建筑的火灾,初起分阶段往往局限于室内,火势蔓延范围不大,还没有空破外壳。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只要发现及时,用很少的人力和消防器材工具就能把火扑灭。以往发生的火灾有70%以上是由在场人员扑灭的。2、发展阶段由于初起火灾没有及时发现或扑灭,随着燃烧时间延长,温度上升,周围的可燃物质或建筑构件被迅速加热,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形成了燃烧发展阶段。如烟火已经窜出了门、窗和房盖,局部建筑构件被烧穿,建筑物内部充满烟雾,火势突破了外壳。温度可达700摄氏度以上,从灭火角度看,这是关键性阶段。在燃烧发展阶段内,必须投入相当的力量,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控制火势的发展,以便进一步加以扑灭。3、猛烈阶段如果火灾在发展阶段没有得到控制,由于燃烧时间继续延长,燃烧速度不断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气体对流达到最快的速度,辐射热最强,建筑构件的重能力急剧下降。处于猛烈阶段与猛烈阶段没有明显的区别。组织较多的灭火力量,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控制火势,扑灭火灾。根据火灾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灭火中,必须抓紧时机,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同时要认真研究火灾发展阶段和猛烈阶段的扑救措施,正确地运用灭火方法,以有效地控制火势,尽快地扑灭火灾。(二)高校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2)肆意焚烧杂物。使用明火,最易发生火灾,因为明火实际上是正在发生的燃烧现象,一旦其失去控制马上便会转化为火灾。道理虽然简单明了,但有的同学却常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