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钠)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生2.学科:化学3.课时:第1课时4.学情分析:经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知识和技能,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章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实验现象,可能还停留在观察阶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5.教学准备:学生:(1)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2)完成P思考与交流。预习实验3-1,3-2,3-3。42教师:(1)将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2)准备实验3-1,3-2,3-3中的实验用品:钠、酚酞溶液、盛有水的小烧杯、玻片、小刀、镊子、滤纸、酒精灯、火柴、蒸发皿、三脚架;(3)试做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二、教学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钠)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钠、铝与氧气反应);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钠、铁与水的反应);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以铁、铝、钠等金属为代表,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既是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的应用,又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教学中采用系统地学习某种金属的方法,改变了教材中的顺序,将有关钠的内容放在一起学习。第一课时学习钠的性质,第二课时学习铝的性质,进而将金属钠、镁、铝、铁、铜的性质进行比较,使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比较深刻、系统的认识。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钠的用途和保存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解释。(2)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2)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重点及难点1、钠的化学性质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四、教学方法通过身边的金属材料举例和回顾初中的化学知识来引入新课,对比镁、铁分别与氧气的反应引出钠与氧气的反应。本节课设计了3个重要实验,以实验探究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滴水点灯的魔术”启发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关注生活、生产中钠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五、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材P下图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42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镁条燃烧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2.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等)【板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钠)【导入新课】常见金属如铁、铝、镁能存放在空气中,金属钠能否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呢?钠具有哪些性质?【新课教学】【板书】一、金属钠(Na)【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实验3-143【视频】钠的取用(设计目的:钠的取用与一般药品不同,如用完的钠要放入原瓶。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钠的取用方法,以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安全提示】教师强调实验安全和注意事项:1、用镊子取钠,不能用手接触;2、钠表面的煤油要用滤纸吸干;3、切割钠要在滤纸或玻璃片上进行;4、把多余的钠放入原来的瓶中。(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板书】1.钠的物理性质:【学生】描述实验现象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保存方法考虑得出钠与氧气反应)【板书】2.钠的化学性质【板书】(1)与氧气反应4Na+O=2NaO(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22【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实验3-243【学生】描述实验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O)22【板书】2Na+O====NaO222(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教师强调】比较以上钠的两种氧化反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