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课型新授课题分子热运动课时1单位二十三中时间执笔宋迎黎编号教学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5.了解转换法、类比法和模型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教法演示实验和启发讲授相结合。学法课堂: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教具白醋、酒精,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板一块,十天、二十天、三十天的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铅柱,钩码,铁架台,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学具学案、实验器材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生活实例导入(1分钟)二、问题探究(35分钟)1.分子运动的规律(25分钟)气体的扩散(10分钟)液体的扩散(4分钟)固体的扩散(4分钟)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4分钟)巩固检测(3分钟)2.探究分子间和相互作用的规律(10分钟)三、巩固练习(8分钟)四、布置作业(1分钟)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但分子极小,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可以运用转换法:由物体宏观上的一些现象来认识微观分子情况。例如炒菜时,菜变咸,显然是NaCl分子运动到菜里面去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转换法来了解分子热运动。【实验1】在完全相同的两个瓶子中分别装上酒精和白醋,让学生分辨.问题设置:我们的鼻子和液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为什么能闻到它们的气味而分辨出它们呢?课本11.2—1实验稍加改动【实验2】<第一次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沉到瓶底<第二次实验>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1.2--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导学提纲2思考(屏幕出示)1.二氧化氮的密度空气的密度。2.第一次实验时,二氧化氮气体沉到瓶底,可能是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受到浮力小于它受到的。3.过了一会以后,第二次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4.既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什么在第二次实验中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会上升到上方的空气中,而使空气的颜色发生了改变?.5.原来颜色较深的二氧化氮气体为什么颜色变浅了?。6.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最后教师点出,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在物理学中就叫做扩散。【实验3】(按照课本图11.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家看几天前的实验。(出示提前10天、20天、30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处理方法同上,这里不再赘述)导学提纲3学生阅读课本30页,结合下列实例思考作答(屏幕出示)事例1:长期堆煤的墙角,墙的内壁也会变黑。事例2:煤矸石有的原来就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1.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2.你还能举出生产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例如3.这些事例说明固体分子也是在不停的。4.综上所学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导学提纲4结合下列实例,阅读课本30页“想想议仪”和图11.2—4思考作答(屏幕出示)生活实例:事例1:炒菜比腌菜咸的快。事例2:糖块放在热水中更容易变甜。1.请再列举两个类似的实例:、。2.这些事例说明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结合图11.2—4扩散现象产生的示意图,你还能对分子的运动做出那些推测?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5.凡是跟温度有关的现象都叫做热现象,所以分子的运动也叫运动。1、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温度越高越快。2、课堂上,王老师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同学们发现整杯热水变红的时间要比冷水短许多,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3、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水壶放在火炉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