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年级秋期物理期终模拟测试题1、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2、(08北京密云)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B、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将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吸入气缸。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D、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2008年株洲市)2008年6月5日19时30分,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西安和香港两城市在未来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西安,晴,气温21℃~34℃;香港,晴,气温24℃~28℃。造成两地在同一天内气温变化差别较大的原因之一是()A.水的内能比泥砂的内能大B.水的比热容比泥砂的比热容大C.水的内能比泥砂的内能小D.水的比热容比泥砂的比热容小4、(2008年湘潭市)下列事列中,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C.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到暖和D.冬天,在房间内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5、(2008年浙江丽水)右图是医院病房与护士值班室的示意图,病人需要护理时,只要按床边的按钮开关就能及时通知护士:1号床的病人按下开关S1,护士值班室的灯L1亮;2号床的病人按下开关S2,护士值班室的灯L2亮。下列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6、(2008年广东省江门市)小轿车上都装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是否关好车门的指示灯.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图2所示的模似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7、(08江苏泰州)如图4是三线插头的照片,留心观察发现,与地线连接的那个插头比另外两个插头要稍长一些.插头在长度设计上的这种差异.主要是考虑下列哪一因素()A.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B.有利于识别火线和零线插头C.插入插座中更稳固D.操作时,可确保接地插头先接地8、(08山东聊城)有两个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PZ110V-40W"和"PZ110V-60W"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正常发光时,通过L2的电流大B.并联后,接在110V的电源上,L2消耗的功率大C.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它们都能正常工作D.串联后,接在110V的电源上,L1消耗的功率大9、(2OO8年芜湖市)我国每年消耗数千万桶原油用于制造塑料袋。已知原油的热值为4.4×107J/kg,完全燃烧lkg原油,能释放出______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______kg的水温度上升2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自2008年6月1日日起,我国开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目的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10、(2008年贵阳市)如右图所示,电压U恒定为8V,R1=12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从3V变到6V,则R2的阻值为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Ω。11、(08江苏南通)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000imp/(kW·h)”字样,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工作20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__kW·h,它的电功率是______W。12、甲灯标有“220V60W”、乙灯标有“220V100W”字样,如果两灯泡钨丝长短一样,则钨丝较粗的是灯,如果将两灯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使用相同时间,甲、乙两灯消耗的电能之比是。19.(2008年烟台市)某电路中有一个封闭的电路盒(图13),面板上有A、B、C三个接线柱及灯泡、电铃各一个.为了探究盒内电路结构,小明做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根据实验情况,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盒内的电路图。图15-2620、(2007·河南省)冬冬在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图15-26(甲)所示的电路图。(1)请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5-26(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实验过程中,冬冬把电阻JR由5Ω分别换成了10Ω、20Ω,每次闭合开关后,首先应调节,使_______保持不变,然后再记录流表的示数。(3)下表是冬冬测得的三组数据,据此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R=5Ω电压/V1.02.03.0电流/A0.20.40.6(4)本实验中测量了多组数据,爱思考的冬冬想到:在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中找到普遍规律,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__(填序号)。①测量物体的长度;②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③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