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观潮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若干个,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若隐若现、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潮来时的景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壮气势。3、用段意归并法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重点品读潮来时的景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壮气势。2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课前准备:搜集大潮照片,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及预习反馈单、准备课件等准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揭示课题,理清思路:1、师:诗人苏轼写了这样一句诗句,一起读。出示一个诗句引出钱塘江大潮2、师:这里的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出示第1节齐读。3、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作为名词这里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的意思是指天底下罕见的景象。4、正因为这里的潮水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所以人们都来-——(观潮),引出第19课《观潮》。随即理解“观潮”的“观”:作为动词在这里是看的意思。5理清文章段落。师: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所见所闻,请你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文章哪几小节。板书(明确:第二、三小节写潮来前,第四、五小节写潮来时,第六小节写潮过后。)6、师小结。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一)潮来前部分1潮来前作者描写了这样的景象,(出示语段1)指名读。(1)给了你什么感受?板书平静(2)潮来前的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由远及近)(3)个别读(注意语速放慢,读出潮来前景色的“静”。)(4)教师点评朗读情况(齐读)2潮来前不仅写出看到的景,还写了看到的人。(出示语段2)一起读。(1)“人山人海”这个词语写出了观潮的人——(生答)多。(2)为什么在潮来前作者除了写景,还要写人呢?(从侧面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奇”)板书天下奇观(二)潮来时部分★理清写作思路1作者分两个阶段写潮来时的景色,先写(出示语段3)女生读师:这时候的潮只是一条白线(板书)再写(出示语段4)男生读师:白线拉长变粗后,形成了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这里把浪比喻成城墙,我们小朋友身高大概一米四,六米多高相当于四五个小朋友加起来那么高。(随即板书)2浪不但高,而且怎样?哪个词看出:横贯的意思是横着通过去。江面多宽呢?2钱塘江大潮由一条白线变成白色城墙,出示PPT,你感受到了什么?(形状变化之快)3除了看到潮形态的变化,作者还写了潮来时的什么变化?请大家读读课文四、五节,找找有关语句。4交流(声音的变化)的同时分别出示三句话,齐读后小结。不管是写潮形的变化,还是声音的变化,作者都是按照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顺序来写的。★品读重点语句1师:无论是线还是墙,作者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潮的形,在这两节中,作者还用此法描写了浪和声,(出示语段4)2(分别读分号前后部分)前半部分是写浪的形,后半部分是写潮的声。你们觉得这样写好吗?为什么?(指名回答,突出雄伟的气势)3指名读(指导要把潮来时的气势表现出来,同时注意读的语速要加快。)4、我们跟着视频去看看潮来时的场面。(多么壮观的场面啊,难怪有那么多人去观潮。)5、谁能根据提示,结合板书来背背第五小节6、师出示媒体并小结。(板书:由远及近,由小到大)(三)潮过后部分师:潮过后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读读第六小节。板书:恢复平静。三、用所学方法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1)复习归纳方法——段意归并法师:本单元我们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现在来复习一下(2)让学生小组交流概括每段段意并交流(语句通顺、前后连贯、内容完整)(3)用段意归并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媒体出示归纳提示:(学生交流后教师适当指点)四、拓展延伸:(课后)请同学们自读20课《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继续用“段意归并法”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