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6.宋金元时期的医学[社会背景][社会背景][社会背景][医学发展特点][主要内容]一、医政机构和管理制度二、发展医学教育三、设立校正医书局四、创立国家药局五、医籍编著和刊行一、医事和管理制度唐代——太医署宋代——太医署(局)、翰林医官院、翰林御药院金代——太医院翰林医官的选拔:年龄>40岁,各科专业考试合格。成绩最优秀者留翰林医官院,其他则分配为医学博士或外州医学教授。医疗慈善机构和管理二、医学教育三、校正医书局四、开设国家药局宋代:御药院、尚药局惠民局、和剂局:1076年在京城开封创立了一所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后改为惠民局;修合熟药业务分离,后为和剂局;南宋发展为太平惠民局。元代:设有广惠司,下设有回回药物院碑刻惠民局五、医药书籍编著刊行《本草图经》!(公元1058-1061年)苏颂整理加工编撰而成。载药780条,增民间草药103种,635种药下绘图933幅;贡献:重点讨论了药物的来源和鉴别,把辨药和用药结合,还收载了大量单方验方。宋-苏颂故里碑(二)、方书《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徽宗时期,陈承、裴宗元、陈师文等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成《和剂局方》,为该局的制剂规范。后经多次增补,定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是第一部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官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编成的大规模方书。200卷,方近20,000首,前代方书几乎全被囊括。《圣济总录》《圣济总录》第二节个人医药著作《证类本草》《证类本草》唐慎微《证类本草》《本草衍义》作者:北宋·寇宗奭内容:20卷,载药460种。贡献:提出气味新说:寒热温凉是药性,酸苦甘辛咸是药味,“香臭腥臊”则是药气。药物优劣真伪鉴别:“常山,鸡骨者佳”,葶苈子取味辛苦者入药等。考证各说,纠正谬误。寇宗奭《本草衍义》炮炙——“厚朴有油味苦,不以姜制则棘人喉舌”(《本草衍义》)《饮膳正要》作者:元·饮膳太医忽思慧我国古代重要的食物营养、饮食卫生与食疗的专书。忽思慧《饮膳正要》二、方书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宋·严用和《济生方》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论》第三节古医籍的整理和研究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现存全面注释《伤寒论》的最早专著“以经释论”!《伤寒明理论》简明辨析伤寒50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二、《内经》、《难经》整理注释元·滑寿,著《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综合了历代医学家对《内经》、《难经》注释,辨论比较精确,考证亦较详审。第四节医学各科的成就二、诊断《崔氏脉诀》南宋·崔嘉彦著,又称《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精炼脉学:浮沉迟数为纲,风气冷热主病,并以四言歌诀的形式撰写。《察病指南》南宋·施发撰于1241年脉诊为主兼及听声、察色、考味等法;绘制了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是脉搏描述上的创举。施发《察病指南》以图示脉舌诊元代敖氏著《金镜录》,讨论伤寒舌诊,列舌象图12幅。元代·杜本补充24图编成《敖氏伤寒金镜录》,内容包括舌质、舌苔、舌色、舌面变化等,主要病理舌象均已提高到。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敖氏伤寒金镜录》三、病因病机[病因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作者:南宋·陈言(无择)载方:1500余首进一步阐述了三因致病说,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使病因学说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病机学]四、内科内科分化:宋代内科分化为大方脉(120人)、风科(80人)。诊疗水平提高:辨证分型更加细致,提出了新认识和新的治法,治法更加完善。急证救治进步:吹鼻法抢救、导尿、探吐…《十药神书》作者:元·葛乾孙(字可久)内容:创10首良方,分为止血剂、止嗽剂、祛痰剂、补养剂等。为治疗肺痨病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则。五、外科《太平圣惠方》载述痈疽“内消”和“托里”的治则。痈疽脏腑辨证。《圣济总录》提出痈疽内热所致,治疗宜内外兼治。《卫济宝书》有了“癌”字的最早记载(指深部脓肿,非恶性肿物);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认识到某些癌肿的特征。陈自明《外科精要》将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于外科临证。树立“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疮疡诸病皆属心火,非局部之患元·齐德之《外科精义》内容:上卷论疮肿等35篇;下卷载药共145方特点:1.对外科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等有新观点;2.灵活应用温罨、排脓、提脓拔毒和止痛等多种治疗方法;3.强调外科医生也必须重视内科知识;4.总结了宋元时期外科学领域中的新成就。六、伤科宋元时期,伤科无专著,但有显著成就。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设《风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