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中兽医学学术体系的形成(前475~1840)《黄帝内经》:《素问》《灵枢》9卷81篇,共计162篇,内容脏象、经络、病因、诊法、辨证、治则、病证、针灸、养生等。中医历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厩苑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更名为“厩律”。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居延汉简》、《流沙坠简》和《武威汉简》中,不但有兽医方剂,而且还有将药物制成丸剂给马内服的记载。汉代已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动物疾病(见《列仙传》《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创立的六经辨证方法。《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历史上第二个里程碑。[补充]中医辨证方法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脏腑辨证;心、肝、脾、肺、肾六经辨证: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卫气营血辨证晋人葛洪(公元281~341年)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疥癣中有虫,并提出了“杀所咬犬,取脑敷之”的防治狂犬病的方法。北魏(公元386~534年)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有畜牧兽医专卷,记有包括掏结术,猪、羊的去势术。隋代(公元581~618年),兽医学的分科已趋于完善,出现了有关病证诊治、方药及针灸等的专著。唐代(公元618~907年)有了兽医教育。日本派平仲国等到我国学习兽医。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学古籍,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兽医学教科书.《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典。宋代(公元960~1279年),“牧养上下监”,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兽医院。尸体剖检机构---“皮剥所”。兽医药房---“药蜜库”(见《宋史》)。《明堂灸马经》、《伯乐针经》、《医驼方》、《疗驼经》、《马经》、《医马经》等。元代(公元1368~1644年)著名兽医卞宝(卞管勾)著有《痊骥通玄论》,除对马的起卧症(包括掏结术)进行了总结性论述外,提出了“胃气不和,则生百病”的脾胃发病学说。明代(公元1368~1644)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于1608年编著了《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是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1096个,其中专述兽医方面的内容有229条之多。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公元1644~1840年),1758年,赵学敏编著的《串雅外编》中特列有“医禽门”和“医兽门”。1785年,郭怀西著有《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此后编撰的兽医著作有《抱犊集》、《疗马集》(周维善,1788年)、《养耕集》(傅述风,1800年)、《牛经备要医方》(沈莲舫)、《牛医金鉴》(约1815年)、《相牛心镜要览》(1822年)等。鸦片战争战争以后,《活兽慈舟》(李南辉,约1873年)、《牛经切要》(1886年)、《猪经大全》(1891年)。《活兽慈舟》收载了马、牛、羊、猪、犬、猫等动物的病证240余种,是我国较早记载犬、猫疾病的书籍。《猪经大全》是我国现存中兽医古籍中唯一的一部猪病学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守真),河间学派,六气皆从火化,寒凉派张从正(子和):“邪去正安”,攻下派李杲(明之,东垣老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土派朱震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1904年,北洋政府在保定建立了北洋马医学堂,从此西方现代兽医学开始有系统地在中国传播,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体系的兽医学,有了中、西兽医学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