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寻求震荡区间的突破(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寻求震荡区间的突破——2021年第一季度原油、燃料油市场评论金瑞期货王晓伟自2021年10月下旬以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纽约国际原油在73-84美元/桶的窄幅区间内波动。2021年1月上旬,国际原油最高曾上升至接近85美元/桶的位置,接近2021年10月下旬的高点,但最终无功而返,行情继续在73-84美元/桶的区间内作箱体运动。国内燃料油期货10月下旬以来,在原油的影响下,基本上亦在4300-4600元/吨的区间内运行。1月初,沪燃油期货在现货市场货源紧张的基本面因素作用下,展开一波凌厉的反弹行情,期货价格最高到达4768元/吨。随后,其价格又迅速回落至4300-4600元/吨的区间内。原油价格日线图资料来源:文华财经燃料油期货价格日线图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从国际原油和国内燃料油价格走势来看,两者均在相对狭窄的区间内震荡,且震荡时间已接近6个月。未来,无论是国际原油还是国内燃料油均在寻求区间内突破。第一部分原油市场评论一、全球经济复苏与宏观经济的博弈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全球各主要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全球经济复苏已逐步得已确认。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率先反弹,使经济复苏的进程和时间大大缩短。然而,经济复苏代价巨大,在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投放在市场的那一刻起,全球便已埋下了流动性泛滥的种子。如今,在经济已现起色之际,一些国家已开始着手收紧流动性。2021年1月和2月期间,中国央行两次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差不到一个月,尽管市场对准备金率的上调早有预期,但几乎没有人料到会来的如此迅速。由此可见,流动性管理已明确提上中国本轮货币政策日程。央行此前称,2021年将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未来不排除央行采取加息等货币政策手段收紧流动性。与此同时,美联储理事会2月18日宣布将贴现率从0.50%上调至0.75%,美联储称,未来将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上调贴现率。这是美联储三年多以来首次上调贴现率,市场因此猜测美联储正加紧行动控制其宽松货币政策。不难看出,全球紧缩流动性的调控手段已拉开序幕,后期还将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措施。因此,未来流动性紧缩仍旧是悬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一把利剑。而与紧缩流动性对应的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大幕已经拉开,局部已呈现欣欣向荣之景象。我们可以预期,至少在2021年内,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证券市场,其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将变小,也就是说,商品价格大跌或大涨的可能性不大。二、原油需求将向好而供应或将滞后国际能源署(IEA)2月11日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全球2021年石油需求增幅将高于先前预估,而需求的增长将全部来自新兴市场。IEA表示,工业化国家正在经历石油需求不见增长的经济复苏,有迹象显示,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已经触顶,尽管其中不少国家正回到经济增长的轨道上。该机构将2021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预估调升12万桶,至160万桶。IEA认为,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外石油需求增量的四分之一将来自中国,而且如果中国政府不大幅紧缩货币政策,所占比重可能还会更高。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月10日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日均需求8518万桶,比去年同期增长2.1%。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认为,这些增量大部分来自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石油日均需求量842万桶,比去年同期增长10.5%。而在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第一季度石油需求日均1891万桶,比去年同期仅增长0.4%。预计2021年全年,世界石油需求日均8530万桶,比2021年日均增长1.4%。预计2021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幅度为1.8%。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我们可以预期原油的需求将向好,原油需求量将呈上升之势。在原油需求上升的情况下,原油供应可能不会有明显上升。欧佩克组织将继续执行限产政策,而非欧佩克产量增长减缓。基于供需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预期,未来国际原油价格将以上升为主。三、美元指数强劲反弹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元指数已运行在上升通道之中。从近期来看,我们认为美元指数仍将上升走势为主。美国今年1月ADP就业人数、ISM非制造业指数等数据理想,令市场对即将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充满信心,美元受到追捧,美元指数持续走强。2月5日出炉的美国经济数据表明美国就业市场在良性复苏中,美元指数在最近7个月来首次攻破80关口。美元指数在突破80关口后,就已稳稳地站在80上方。目前,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有扩散至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迹象,风险规避情绪滋生,投资者纷纷买入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