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谁是世界央行?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谁是世界央行?十年前回答这个问题,美联储当之无愧;十年后,有人对这个判断提出了质疑。“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已变身为中国央行,并非是大家印象中的美联储或者欧洲央行。周小川不仅是中国央行的行长,还是全球的央行行长。”渣打银行在其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作出上述表示。在过去的五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增长了119%,并于2011年末达到28万亿人民币(约合4.5万亿美元)。而美联储、欧洲央行在2011年末资产规模分别为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与之相对应,中国的广义货币(M2)在过去五年中也增长了146%,2011年末余额已达到85.2万亿元。根据渣打银行的测算,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新增M2的规模全球占比达52%。一时间,央行受到各方热捧。央行戴不起全球“第一”高帽如果像渣打银行所说的“中国央行是世界央行”,那么,这当然是一种不好的现象。第一是中国央行有自我的货币政策决策,并没有像渣打银行说的一直在向国内或者是世界输出一种流动性。第二,如果要是渣打银行这个观点在国际经济上广泛传播,大家很可能就会把目前大宗商品的通胀压力包括其他国家的一些物价上涨的压力,都归咎在人民币的流动性泛滥上面,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影响。到底是谁造成全球通胀呢?专家指出,还是美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流动范围是全球。美国拼命发行美元,“受灾”的是全球其他国家,酿造通胀的承受国是世界各国。而中国就不一样了,由于人民币汇率管制和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原因,人民币的大量发行只能在国内流动,推高的通胀完全由国内民众承受。所以说央行戴不起全球“第一”的高帽。对于央行突然被戴上全球“老大”的高帽子时,业内人士提醒:不要被表面的数字和吹捧冲昏了头脑!是否“老大”还要看央行的资产质量和结构,并且要特别警惕,热捧背后利益集团的阴谋。资产扩大折射经济之痛打开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到2011年末,央行总资产80%多是外汇资产。渣打银行的报告称,2011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量已经占到世界新增M2规模的52%。报告显然在说明,近几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很大部分来自中国。专家指出,这部分超发货币正是与央行资产中大量的外汇资产有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在过去的30年里长期保持顺差,为了应对巨量的外汇流入,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国制定了强制结汇制度,要求企业或个人在外贸中赚到的外汇必须卖给国家指定的银行,而用来购汇的人民币就叫外汇占款。这些钱进入银行信贷体系后,因为上述的货币乘数效应继续创造出数以倍计的货币。有评论说,如果说中国央行是世界总资产最多的央行,也可以称之为最大的“美元兑换央行”。中国央行被动地大量发行人民币以冲销外汇,国际收支盈余的每一个美元都成为流通中的人民币,这形成了表面上的庞大资产,而背后其实折射出了中国经济之痛——内外需结构失衡。从国际分工看,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低储蓄、高消费与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形成了互依互补关系,这一格局一方面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使中国较长期以来一直过于依赖外需市场,内外需比例失调。对于中国目前货币发行体制当中这种被动尴尬的局面,必须要从经济转型、金融转型和整体的金融改革方面入手,通过提高我们资产的质量来真正掌握货币发行的主导权。流动性泛滥赖不着中国中国央行总资产超过美国,中国新增M2占全球比重高,渣打银行据此判断,中国今天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流动性最主要的提供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认为,中国央行总资产超越美联储以及中国M2规模超越美国的事实,是在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美元本位条件下,中国被迫加速经济货币化的一种次优制度安排。因此,这既不表明中国央行已取代美联储成为世界央行,更不能证明中国已经成了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人民币既不能在全球自由流动,也不能作为他国的储备货币,因此中国新增的M2没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流动性。经济学博士张涛说,中国央行资产规模是被动增加的,而非主动,真正主动的还是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央行。同时由于人民币的不可自由兑换,所以被动增加的人民币也基本是在境内流动(虽然近年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但市场容量仍然偏小),而非给全球提供流动性。结语在经济总量、经济实力、居民收入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等都远远逊于美国的中国,2011年末M2约合13.8万亿美元,M2/GDP达到了189%,而同期美国M2规模仅有9.6万亿美元,M2/GDP仅仅为64%。足以看出人民币超发对通胀的助推力之大。同时,货币超发导致的中国经济长期过热,长期处于大投资、泡沫式增长的弊端正在显露。所以世界央行这顶高帽不是谁都能戴的,而且这对于中国来说,也并非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