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正安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摘要:文化是民族的DNA,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正安县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了阐述。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从比较单一地突出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转变,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文化是民族的DNA,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民族历经重重苦难走向辉煌,支撑我们的不竭动力,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犹太民族漂泊千年而不灭,最终实现复国,其最为神秘的民族遗传密码,依然是文化。是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让我们的民族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让我们的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文化,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依靠,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标志。学校是为民族奠基、为未来育人的神圣殿堂,理所应当是代表、传承、创造先进文化地方。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我县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通过义教工程、靓丽工程、“三项突破”工程、优美教室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环境、校容校貌得到显著改善,焕然一新。通过创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等活动的开展,各校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同时,不少学校在文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其一是物表化,很多学校建得富丽堂皇,但只是一些建筑、图案,并没有真正成为师生生活和记忆的组成部分,没有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其二是文本化,各种学校都建立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真正地成为规范学校成员行为的动力。其三是标语化,许多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写满了各种标语口号。但这些标语只是挂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甚至行动方向与标语内涵南辕北辙。学校教育缺乏文化,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有根底的“怪物”。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传统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物质载体之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有文化自觉的学校,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该秉承什么,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师生生活,因而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得到舒展、成长,让普通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不好的学校文化,则存在于缺乏文化自觉的学校之中,可能会压抑个体生命,使学校整体处于平庸的文化氛围中。二、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一)学校形象与教师地位。我们经常谈论教师的地位问题,即教师是否受人尊重,受人瞧得起的问题。这当然跟教师个人素质和个人形象直接相关,但作为一个群体,一个团队,它的尊严和价值又毫无疑问与它所处的集体的价值和地位相关。这就是所谓的“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一所学校真正的尊严和价值,就在于他产出的人才,在于他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一所学校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学校形象的基石。我们离开这一基石谈论别的,都是舍本逐末。学校形象最终体现为一种口碑,它的形成是复杂的。就跟产品追求销售率,追求利润一样,作为事业单位,肯定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讨论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它一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校园文化建设最关键的东西在于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是学校的责任,即学校为什么而存在;愿景是学校的蓝图,即学校未来的目标和样子;价值观则是学校对于好坏、善恶、美丑、成败、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评价标准,即哪些东西要坚守,哪些高压线绝对不能碰,教育应该有所取舍。我们一些学校,走过场的东西太多,应付性的东西太多,思路不清,不知取舍。既然有些东西不得不做,是不是可以考虑做得有意义一些,不仅仅是应付?是否可以考虑坚持一些自己的东西,不哗众取宠,不邀功求媚,不唯上,只唯实?学校有这样的底气、静气、大气,才是真正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人都模仿不去、偷不去的竞争力。搞活动,出台制度,都要有一个鲜明的目标,并且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这个目标体现的就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总的来说,使命、愿景、价值观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根本。走进学校,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