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单项选择1、A国生产手表需要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B国生产手表需要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以下说法可行的是()A、A国生产和出手表和自行车B、B国进手表和自行车C、A国生产和出手表,B国生产和出自行车D、A国生产和出自行车,B国生产和出手表(二)判断题1、提供曲线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统一。()2、同种商品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3、规模经济引起的国际分工,其分工方向是不确定的,须通过国家或企业间的协议或默契去决定.()4、其他国际对新商品的需求时滞越长,则技术创新原因越能更早、更多的获得国际贸易利益。()(三)简答题贸易理论部分:1、简述绝对(或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内容: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2)积极意义: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双赢博弈";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3)局限性:没有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一般原因,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普遍性,不能说明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时的贸易基础。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内容:在2x2x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优势,两国仍然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只要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双方各自选择自己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与对方国家进行交换,即可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比较优势的界定: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机会成本低者为其比较优势。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必要条件:比较相对)成本差异.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交换比率)(2积极意义:继承绝对成本说的科学成分,用比较成本代替绝对成本的概念,自由贸易政策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突出贡献:无论参加贸易的双方国家各自处什么发展阶段,经济技术力量强弱,都能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专业分工和自由贸易分享到各自的经济利益,扩展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适用范围。为自由贸易政策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3)局限性:没有考虑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没有解决贸易交换比例是如何确定的,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2、试述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逻辑推理及其结论(1)H-O赫一俄模式要素比例学说)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两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两国要素价格不同一一》要素价格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差异一》生产成本差异导致同种产品在两国的价格差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价格的差异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一两国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产品的比较优势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3、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观点产品具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创新.成熟。标准化阶段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导致比较优势的变化.基本观点阶段产品特征比较优势贸易方向创新技术密集技术充裕国创新国一其他发达国成熟资本资本其他发达国〜发展中国标准化劳动劳动发展中国一创新国国际产业的转移评价:1实现了比较优势观念由静态到动态演变的飞跃.2对解释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经营现象都有一定的价值4、简述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主要内容1、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论:国国民经济发展分五阶段:原始未开化、畜牧业、农业、农工业、(德国)农工商业时期(英国)2、生产力论: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贸易政策,首先要考虑国内生产力发展,不是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多少财富。3、国家干预论:经济落后国,高度的保护贸易政策是发展经济必要工具。政策主张:保护目的:促进国家综合生产力的发展,以实现工业化保护对象:国内幼稚但有潜在希望的工业,受保护对象通过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保护手段:主要是关税保护期限:最高界限30年评价: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国际竞争下如何运用保护政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建立了完整体系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