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音乐第2课时课程的教案课程名称《梁祝》赏析年级六年级教师张亚鹏课时1教学内容1了解故事内容及创作背景2聆听并赏析3了解协奏曲结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片段欣赏,了解乐曲在创作上的最大特点——通过音色的对比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知道什么是协奏曲以及奏鸣曲式的结构。2、能力目标:能主动运用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来理解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变化。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能受到乐曲的感染,会哼唱爱情主题旋律,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和同情。知识重点通过聆听音乐,能够理解音乐的情绪,对乐曲产生共鸣,能够哼唱爱情主题,对梁祝的爱情产生理解和同情。教学难点怎样正确分析音乐的音色、速度、力度,把不同主题能区分开。教学用具幻灯片音频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3.讲授新课4.总结稳定学生情绪,组织好课堂秩序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教师:那么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这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由何占豪和陈钢创作,以同名越剧的唱腔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名叫《蝴蝶的爱情》。教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由民间故事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2、简介乐曲作者何占豪(1933年—)浙江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陈钢(1935-)上海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流传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三、教师讲解1、什么是协奏曲?协奏曲: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四、分段欣赏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用《梁祝》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投坟化蝶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示部乐曲开始是简短的引子,用弦乐震音,引出长笛的独奏和双簧管演奏的旋律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致。接着呈示部主部主题的呈示。开始在竖琴琶音的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主题;继之大提琴、小提琴形成悄声细语的对答;及后又有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勾画出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在小提琴独奏华彩段连接部后,便引出回旋曲式的副部主题,梁祝同窗三载的愉快生活就展现眼前。音乐到此转为慢板,暗示着好景不长,祝英台受父命归故里。大、小提琴奏出“对答”旋律,表现了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而结束呈示部。第二部分——展开部(由三个部分组成)1、抗婚大锣和低音管弦乐器深沉不按的音调预示着不祥的征兆。铜管乐演奏出封建势力的主题,又紧接独奏小提琴与乐队切分和弦奏出,由副部主题变化的抗婚主题,抛起了全曲强烈冲突的高潮。2、楼台会22小节的慢板插部,大、小提琴对话,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楼台会的复杂心情入微展现。3、哭灵投坟音乐运用京剧倒板及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刻画祝英台的反抗和控诉,用小提琴独奏的极强音表示祝英台的一声呼喊,英台跃身投坟,以身殉情。展开部的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