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流感主题班会教案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参加过一些经典主题的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以提高知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促进良好班风形成为目的。还在为准备主题班会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防流感主题班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预防流感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了解它的传播方式、症状和危害性。提高认识,积极预防。活动形式:讲解、小品表演。活动过程:一班长宣布“预防甲型H1N1流感主题班会”现在开会。二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以及它的传播方式,症状和危害性。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症状和其它流感类似,一般是高热、咳嗽,浑身没力气。它是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能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和普通流感不同的是,H1N1流感主要攻击群体是25岁—45岁的青壮年。另外,慢性病患者和孕妇的自身抵抗力低,也要多加防护。三向全体学生讲解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易食清淡,少食辛辣。多锻炼身体。小品表演:远离甲型H1N1流感。四最后让学生给家长带回一封信:预防甲型H1N1流感,关爱全家健康让家长和孩子认真阅读,提高认识,做好预防工作。五预防甲型H1N1流感主题班会到此结束。预防流感主题班会教案2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到讲卫生的好处。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流感。3、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流感。教学重点:如何预防流感。教学难点:流感的症状表现及流感的预防方法。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密集场所,且学生是抵抗力较弱的群体,因此,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是比较容易入侵的,所以同学们要做好预防的措施。二、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流感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三、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及如何传播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我们平时讲的感冒,多是指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其特征是: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多种病毒、支原体和少数细菌等,都可以引起感冒。感冒每次发病可由不同的病原引起,所以有些人一段时间内可以反复多次患感冒,但一次流感流行通常为同一种流感病毒引起,患过流感或注射过流感疫苗的人通常短期内不会反复患流感。在症状方面,流感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并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而普通感冒症状轻微,多以咽痛、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为主。普通感冒的病原多达百余种,无法控制疫苗进行特异性的预防;流感可根据引起的流感病毒的种型,注射相应的疫苗得到有效预防。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通过手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一型的流感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故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发。四、流感如何预防流感为乙类法定报告的传染病。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室内注意通风。公共场所可用1%漂澄清液或3%过氧乙酸喷洒,也可用食醋熏蒸。病人的用物可曝晒2小时或煮沸消毒。流感可通过注射疫苗预防,尤其适用于老年、婴幼儿和体弱多病者。流感的'预防措施有(讨论后总结):1、勤开窗户,保持寝室、教室的空气流通。每天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持居室的清洁卫生。2、注意防寒保暖并勤晒被褥。3、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常用冷水洗脸,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拧鼻涕以减少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毒。4、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5、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热开水,少吃辛辣油炸食物。6、劳逸结合,睡眠充足,不要熬夜。7、若有鼻塞、咽痛、发烧、头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早就医。8、尽量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9、学校应加强晨检,发现流感病人要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减少传染源的存在。10、及早做好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五、建议同学们应该怎么做1、注意卫生的保洁;2、注意宿舍的通风;3、课后加强锻炼;4、注意早晚温差变化,做好保暖;5、感觉身体不适马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