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材简析】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教学目标】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教学准备】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2、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1、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1)比较角的大小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2)交流比较方法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a、重叠法比大小b、临摹法比大小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