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司马光及其著作《资治通鉴》相关的文学常识。(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3)揣摩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4)多角度理解作品的内涵,尤其要认识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1)知识目标: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的实词和语气助词的意思。(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3)情感目标:理解刻苦治学、提高修养(“开卷有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味鲁肃、吕蒙对话,领会人物性格。教学难点: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多角度理解本文的教育意义。理由阐述:《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此单元为名人单元。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法,字字落实。重视了文言文的工具性,却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样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训练和实践的。教学本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一要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二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三要在反复诵读中,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但我认为万不可忽略了“双基”教学。注重朗读,以读会意,不但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就是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和常用文言词语的积累,才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才能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初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初中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释疏通简易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但在古今汉语翻译上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能力还有不足,加之要求背诵记忆的知识点繁多而琐碎,故而学生怕学文言文,烦学文言文。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审美意境,通过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另外,经过一学期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生已具备了一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能力,所以只需要教师引而不发,放手让学生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则可能发现真理。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学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文言文《伤仲永》,哪位同学还记得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杂):天资聪颖的仲永,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告诉我们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师:说得很好。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大将吕蒙,孙权劝他读书时,他已年长,读书会有进步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人物语言特点,分析人物形象。(4)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3.完成这前两个学习目标,并向第三个目标过渡。(1)了解作者和出处。(解决目标1)(2)四读课文(正音朗读、研读、演读、品读):(1)正音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找出难读字和难断的句子。(2)研读:再读课文、疏通字词小组研讨交流,解决疑难。(解决目标2)(3)演读:推荐分角色朗读,学生听读,注意读准字音、停顿及语气。(4)品读课文,注意读出语气。屏幕展示以下几个句子,提示学生在品读的时候,先翻译句子,然后揣摩句子所表现的语气。(过渡到目标3)=1\*GB3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GB3②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3\*GB3③卿言多务,孰若孤?(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4\*GB3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惊奇,又为吕蒙的进步感到由衷地高兴,侧面表现吕蒙因“学”而取得了很大进步。)=5\*GB3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指责中带有自豪,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二)合作探究第一组探究问题:(大屏幕显示)1.孙权劝学可以分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