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海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医疗器械担架床学生姓名周丹学号20090508310078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年级09机电(2)班指导教师王涛职称、学历副教授、硕士计划完成时间2013/5/6开题报告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现实)和国内外研究概况目的:担架车作为医院救护及运送病人过程中主要的搬移设备,首先应具有灵巧轻便且需要护理人员少的特点,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对病人进行转移;其次还应具有较好的动平衡性及减震性等,以减小甚至消除病人在推送途中所受的颠簸及可能发生的二次伤害。国内研究情况:我国对担架车的研究起步较早,就目前检索的文献看,国内最早关于担架车的专利申请是1988年戚鹏飞等研制的多功能医用担架车,其设计的担架车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转换为轮椅车,这标志着我国对担架车的研究由使用阶段转变到了开发设计阶段。中间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到最近的2003年许志华研制了一种半自动担架救护车,并对该担架车进行了运动仿真,将担架车的研制理论化、系统化。2003年倪勇猛提出了担架推车的人性化改进,在担架车的病人头部位置增加了一组减震装置,减轻了病人,特别是头部受伤的病人的痛苦。2010年王志学等人利用复杂的连杆机构进行了折叠式担架车的创新设计并已经取得成功。国外研究情况:国外的研究人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上,因此各种辅助搬移病人的机电设备应运而生。典型设备有由FUJIDA提出的“Torancemover”。该设备主要是由安装在担架车上的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来驱动安装在上下两金属板上的皮带旋转来搬移病人。TAKAOKA等和KAKUTANI等开发了一种助力搬移设备,这种设备主要是利用控制杆来控制搬移金属板进行病人的搬运。日本DAIHEN公司开发的担架与搬运车分离的搬运设备,该担架车采用传送带传送形式,利用控制算法驱动电机对传送带进行控制。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本课题依据成熟的丝杠螺母升降系统和滚轮滑动平移系统,设计出一款能有效保护病人免受二次伤害的医疗器械担架车,并且减少医护人员的占用,提高效率。研究内容:为了提高救护车担架车的舒适性,根据卧位人体振动响应的特点和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本设计进行全面机构创新改革,应用连杆机构的传动原理,合理设计担架车的减震装置,并适应担架支架的结构。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的减小了由车身输入的振动能量,提高了降低舒适限度的耐受时间。研究方法:在课题的定型和写作过程中,运用到了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参考,丰富了论文的内容,提高了论文的可信性。论文写作还用到了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某一成型的方案进行分析,分析其优点和可行性,从而确定最终的方案选择。步骤:1:收集目前担架车的有关信息以及分析目前担架车的优缺点2:针对目前担架车的优缺点,初步确定方案一。3:绘制方案一有关的图形,分析方案一的利弊4:综合分析方案一,在保持优越性前提下,改善方案一的缺点5:最终确定毕设方案,绘制相关图纸进度安排:2012.12收集论文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设计有关信息2013.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目前担架车的发展进度2013.2研究目前担架车的优缺点,初步确定方案一的模型2013.3绘制方案一的图纸,分析优缺点,给方案二提供依据2013.4确定方案二,绘制相关CADPRO/E图纸,查找有关数据2013.5整理编排论文文字部分,制作毕设PPT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本设计的重点是合理设计担架车的减震装置,并适应担架支架的结构。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减小由车身输入的振动能量,提高降低舒适限度的耐受时间。使其简便快捷、体型轻巧、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操作,占用救护人员少、抗震度高,对伤员二次伤害小的优点。能有效快捷的施行急救任务。难点是对于平移系统中减震的设计和平稳性的设计。预期结果是能设计出一款快速安全运送伤员的担架车。成果形式是:论文和CAD图纸形式。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的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开题指导小组意见组长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