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6篇【优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工作计划篇1为进一步提升各部门、分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工作质量和执行力水平,公司对完善部门及分公司计划工作及总结制度进行了再强调和要求。各部门应对月度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检查,并对下月工作进行规划,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来执行,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内容、完成时间、执行时间、责任人。各部门及分公司负责人要将本部门的工作总结及计划于每月月底及时上报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将对各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进行通报,对上月度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对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分析原因,提出最后完成期限。各部门及分公司负责人要做好本部门员工工作计划及总结编写的组织及督促,要求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明确量化。部门员工的月度工作计划、总结由部门及分公司领导审核,并于每月月底报管理部人力资源主管铉静处备存,以备检查执行情况为加强部门月度工作计划,根据公司领导班子扩大会议的精神,特作如下规定:一、编制要求:(1)“月度工作计划/总结表”格式见附件一;其中表中“实际完成时间”项为月末总结时填报。(2)为便于检查、考核,各部门在填报时应注意:1、对于属月结性工作内容,要将计划完成时间予以明确至当月某日;2、对于属跨月延续性工作内容,请在内容描述时明确本月该项工作的实施进度;3、在月度总结时,对于实际与计划目标有差距的,要在备注中予以明确实际执行情况,并注明主要原因。(3)公司每周发布的`高层领导扩大会议纪要中“总经理督办工作”,属于公司当期的重点工作任务,各部门应将之相关内容纳入本部门的补充工作计划,并予以重点关注和落实。每月在制定工作总结时,应将上述内容完成情况予以明确。二、时间要求:(1)各部门应在每月15日前(遇周日应提前)编制出部门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的工作计划,经分管领导确认后,提交至我部,由我部进行调整汇总后报经总经理签批,并在当月20日前公布实施。(2)请各部门按上述要求,对部门x月工作总结及x月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后,在15日前重新发送至我部。工作计划篇2房县20xx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为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在我县全面开展,遵循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原则,以规范化建设管理为标准,以创建“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健康湖北”、“疾控工作强基工程”为契机,结合我县慢病防治实际情况,努力推进湖北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逐步开展示范创建等健康促进活动,加强业务培训,为我县慢病综合防治的开展,特制订20xx年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一)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为依据和标准,全力做好慢性病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的工作落实。20xx年常住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100%(纸质和电子),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率达到60%及以上,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0%及以上,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45%及以上。(二)重点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为支撑,积极探索以人群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为重点的慢病防治工作方法与途径。(三)积极开展慢性病控制工作。促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工作及肿瘤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实施。督导乡镇卫生院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数据质量。(四)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示范创建工作为重心,指导全县开展形式多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健康宣传、健康促进活动。二、工作措施(一)全面落实居民健康档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工作。1、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慢性病健康教育为重点,探索疾控机构指导基层公共卫生开展慢病防治的方法与模式。2、做好业务指导与培训,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湖北省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技术,举办慢性病综合防治培训班,加强慢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3、每季度开展居民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情况的督导、统计和评估,并在全县进行信息通报。每月及时上报、审核公共卫生信息报表。(二)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死因监测、肿瘤监测工作。(1)在县直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监测、肿瘤监测工作,做好常规死因网报审核及分析工作。(2)加强死因、肿瘤监测工作督导,提高死因、肿瘤监测工作质量。(3)举办死因监测培训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慢性病人随访管理1、通过居民健康体检对发现的慢性病进行登记、管理,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