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题目:《光和影》教学设计姓名:卢家辉单位:丰南区董各庄小学联系电话:0315-8321614《光和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源,学生平时接触的光很多,到底什么是光源呢?书上给出了定义,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让学生根据这一标准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光源,并判断月亮是不是光源。第二部分影子,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特点。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影子的长短随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他们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教学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手影游戏引入光源的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特点。教学方式与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利用教材,以《科学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设计积极有效的活动,运用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本课程所倡导的猜想、实验、交流、总结等教学形式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统一大小的木块、应急灯、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播放手影视频,一边看一边思考:(1)这是什么表演?(手影表演),(板书:影子)(2)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光、手、布)2、交流上述两个问题。3、指名做手影4、推断影子产生的条件(学生猜测)5、教师小结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光线的物体——遮挡物、落影的地方——屏。(板书:光、遮挡物、屏)6、揭题:有了光就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板书:光和影二、组织活动开展探究(一)认识光源1、教室里哪些物体会发光?(电灯、手电筒……)2、引出光源的概念:像电灯这样自己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光源)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太阳、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等)月亮是不是光源?为什么?(强调“光源”不仅要自己发光,还必须是正在发光)(二)探究影子的特点1、探究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1)出示三张照片,说说照片中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物体。(2)你发现了影子的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短。哪一幅照片中的影子最长,这时光源在哪里?哪一幅照片中的影子最短,这时光源在哪里?你能推测一下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吗?(3)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呢?(通过实验来证明)(4)指导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①阅读书本p25实验一,请学生说说实验步骤。(先在桌面上铺上4开的白纸,将小木块竖放在白纸上;再用手电筒从不同位置照射;最后在白纸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②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只改变光源的位置,即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来描述。只是不能改变光源与木块间的距离。)那么怎样不改变远近呢?我们可用目测光源与木块间的距离。(演示)③提示学生要注意分工合作。(一个人拿手电筒、另一个人画影子。)(5)开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附实验记录单:光源照射的角度(填直射或斜射)影子的长短长短我们的结论:影子的长短和有关,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就。(6)小组汇报,形成板书。斜射长直射短(7)在实验中你还发现影子的方向有什么特点?2、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过渡: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那么大小呢?板书:大、小(1)教师在投影仪上表演手影:两只大小不同的蝴蝶(2)你想上讲台来试试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