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数的意义》教案(通用)《分数的意义》教案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分数的意义》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教学难点: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教学具:多媒体课件、纸片、一分米、方块、小棒、小刀、水彩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板书数字1。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1+1=?(点击课件)可能等于1吗?(点击课件)师:一吨煤+一吨煤=一堆煤(点击课件)7个苹果+8个苹果=?(点击课件)师:这个简单而又神奇的1有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课题揭示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让读课题后,问学生意义指什么?分数起源于分,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点击课件介绍分数的产生)三、探索新知:(一)回顾旧知: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以1/4为例说明。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二)、研究几分之一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教师出示1/○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师: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6根、1/3→4根、1/4→3根、1/6→2根、1/12→1根。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久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三)、研究几分之几1、教师出示○/○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教师出示要求: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各组推荐学生汇报??【设计意图: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四:阅读教材:1、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学生回答??2、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3、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7/12、11/20呢?【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综合应用1、完成课本做一做。2、填一填:(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两份是这堆苹果的()。(2)这两位同学是()人数的几分之几?3、糖块游戏。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