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传来的。A.水面B.客船C.空气2.我们听到周围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是()。A.声音的高低不同B.声音的强弱不同C.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3.鼓膜受外耳道传递的声波而产生()。A.声音B.振动C.音质4.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支试管吹气,下列哪支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A.不盛水的试管B.盛3/4水的试管C.盛1/2水的试管5.我们能够发出声音的器官是()。A.舌B.声带C.鳃6.手指轻轻接触到桌面,并在桌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当耳贴在桌子一角上,再这样让手指滑动时,()。A.耳朵听到一样清晰的声音B.它们几乎没有声音C.贴在桌角上听得更清晰7.如下图用筷子从1~8依次敲击盛水的玻璃瓶发出的声音应该会()。A.从低到高B.从高到低C.从强到弱8.()属于自然界的声音。A.风吹树叶的声音B.汽车鸣笛的声音C.炒菜的声音9.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A.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B.真空中也能传声C.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使劲按住锣面不让其振动10.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A.水面十分平静B.水会向一个方向流动C.水花四溅,水面出现-圈圈波纹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物体在()时,也会引起其他周围的物体(),声音是以()的形式向()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声音就这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2.人们说话时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3.()是收集声波的接收器。耳朵里的()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4.用同样的力量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选填“高”或“低”)5.将一根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越紧,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选填“高”或“低”)6.()的弦,()的弦,振动频率(),音高()。7.同一把小提琴上粗细不同的两根琴弦,()的琴弦发出的声音高,()的琴弦发出的声音低。8.二胡、吉他等乐器的琴箱的作用是()。9.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振动产生的。10.声音可以在()体、()体、()体中传播,它以波的形式传播。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物体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越强。()2.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不会对耳朵造成伤害。()3.制作的乐器只要能发出声音就行了。()4.我们喉咙里的喉结会振动并发出声音。()5.听觉神经把振动传到大脑。()6.喉咙里发声的器官叫声带。()7.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物体,能感觉到物体正在振动。()8.地震被埋后,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呼救。()9.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强。()10.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把下列方法与它们是否能使物体发声连接。敲击锣面弯曲钢尺拉伸橡皮筋按压鼓面拨动橡皮筋能够发声不能发声五.填表题(共2题,共14分)1.探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实验记录表。2.观察物体是否发声。六.简答题(共5题,共27分)1.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物体振动的幅度与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3.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这是为什么?4.向水壶中倒水,随着水越到越多,听到的声音高低不同,倒的水越多,声音越高,其科学原理是什么?5.想一想,上课时坐在教室里能听到哪些声音?坐在教室里能听到的声音有?七.材料题(共3题,共20分)1.写出下图各部分的名称。2.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诗句。意思是粗弦嘈嘈,好像是疾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根据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弦的粗细对音高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音高?3.用三个塑料袋分别装上沙子、水和空气封口,将三个塑料袋分别放在桌子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塑料袋上,捂住另一只耳朵。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击桌面。请分析隔着哪个塑料袋听到的声音效果好,并试着排序。八.综合题(共5题,共36分)1.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1)如图甲,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如图乙,用力敲击鼓面,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大,两次听到的鼓声的强弱()。[填“相同”或“不同”](3)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了,这说明()停止,发声也停止。2.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