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论文指导/设计 / 文档详情
文献综述_.doc 立即下载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M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献综述_.doc

文献综述.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8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工作报告1.1、开展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真菌毒素是由产毒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粮食卫生学和饲料卫生学领域又通常称为真菌毒素。真菌毒素是一类天然产生的生物毒素,从古至今一直对人类、动物和植物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人类最早了解的真菌毒素中毒症是麦角中毒,公元前430年至18世纪的欧洲大陆,人们因为食用严重污染了麦角菌的黑麦而发生麦角中毒,造成成千上万人致残、丧生。直至1950年,科学家们的研究使得从一些导致真菌中毒症的粮食和饲料中分离出许多产毒真菌,这个时期是真菌毒素学的萌芽阶段。1950~1975年,科学家们已经分离出了许多真菌毒素,了解到了这些真菌毒素与中毒症之间的相互关系。1955年,Forgas和Carll第一次采用了真菌毒素中毒(Mycotoxicosis)这个词语。1960年,英国发生了10万多只火鸡中毒死亡事件,研究发现,饲料中有从巴西进口的霉变的花生饼粉,用这种花生饼粉喂养大白鼠能诱发肝癌,诱发肝癌的物质被证实为黄曲霉的代谢产物,命名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随后引发了科技界对真菌毒素广泛、系统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科学家们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分子毒理学、免疫化学、仪器分析等现代化手段对真菌毒素的产生、毒理毒性、作用机理、真菌毒素的超微量分析、真菌毒素在各种商品中的存在状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将真菌毒素的分析带入成熟阶段。真菌毒素目前已发现有200多种,对人类危害大的真菌毒素有十几种,它们一般同时具有毒性强和污染频率高的特点,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杂色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素、三硝基丙酸、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二乙酸镳草镰刀菌烯醇等。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化合物。可以由黄曲霉、寄生曲菌、集峰曲霉和伪溜曲霉四种产生。已证实有17种衍生物,四种主要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两种代谢物M1、M2可以直接污染食品和饲料。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定为I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危害性在于对人和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黄曲霉毒素常常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在较湿热的地区,黄曲霉毒素比较严重。AFB1AFB2AFG1AFG2AflatoxinM1AflatoxinM2图1-1六种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式赭曲霉毒素是继黄曲霉毒素后又一个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生物毒素。它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的几个种属的霉菌产生的一组毒性代谢产物。包括A、B、C等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以赫曲霉毒素A毒性最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定为2B类致癌物。赭曲霉毒素主要危害肾,造成肾肿大;也可造成肠炎、淋巴坏疽、肝肿大等疾病。一般易感染赫曲霉毒素A的商品包括:大豆、绿豆、咖啡豆、酒、葡萄汁、调味品、草本植物、猪肾等。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图1-22种赭曲霉毒素A和B的化学结构式伏马菌素(Fumonisin)是一组由串株镰孢、轮状镰孢、多育镰孢和其他一些镰孢菌种产生的真菌毒素。20世纪80年代末,Gelderblom等[3](1988)首次从串珠镰刀菌培养液中分离出伏马菌素。随后,Laureut等(1989)又从伏马菌素中分离出伏马菌素B1(FumonisinB1简写:FB1)和伏马菌素B2(FumonisinB2简写:FB2)。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到的伏马菌素类似物有28种,它们被分为4组,即A、B、C和P组。B组伏马菌素是野生型菌株产量最丰富的,其中伏马菌素B1(FB1)是其主要成分,占总量的70%[4],同时也是导致伏马菌素毒性作用的主要成分。伏马菌素是一类由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的结构类似的双酯化合物[5],包括一个由20个碳组成的脂肪链及通过二个酯键连接的亲水性侧链,其结构如图1。ⅠⅡⅢ图1-3Ⅰ-FB1、Ⅱ-FB2和Ⅲ-FB3的化学结构式杂色曲霉毒素由初田勇一和久山真平于1954年分离得到,1962年Bullock等确定了其结构式。杂色曲霉素是第一个被发现含有双氢呋喃苯并呋喃体系的天然产物,其结构与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黄曲霉毒素B1十分相似,已被证实可以转变为黄曲霉毒素B1。杂色曲霉毒素可引起大白鼠肝、肾损伤,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马属动物多引起肝硬变,羔羊则为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性肝炎,具有较强致癌性。图1-4SMC杂色曲霉素的化学结构式图1-5玉米赤霉烯酮的化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文献综述_

文档大小:1.7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