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数学的知识点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数学的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中考数学的知识点1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同学们是否还沉浸在考试成功的喜悦与考试失利的悲伤中?不管你考的好与坏,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要通过这次月考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初三第一次大考——期中考试就要到了,一定要改掉上次的不足,争取期中考试的好成绩。我现在对如何备战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首先同学们要赶快走出上次月考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阴影,初三考的不仅仅是你的学习,而且需要过硬的心态,不能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更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次上课一定注意听讲,因为现在每个学校的进度都非常快,而知识点又非常难,相信很多同学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那上课一定注意听讲,把不会的知识点在课上记下来,课下一定要主动问老师。一定要注意老师上课讲的题是最精华,一定要弄懂。现在是初学不在乎你做多少题,关键在于你会多少题。一定要准备错题本,反复看,只要你能保证再出现以前错过的题不再出错,那我相信你的成绩会非常理想的。还有就是尽可能找一下学校去年的试卷自己检测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还有那些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期中考试的难点有二次函数,所以最后把二次函数当中经常考的题型和大家分享一下:二次函数: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1)当出现任意三个点坐标的时候,直接带入求出解析式。(2)当出现(X1,0),(X2,0)的时候,用双根式求解析式。(3)当出现(h,k)时,就用顶点式求解析式。2.根据函数图象判断正负(a,b,c,a+b+c,a-b+c,2a+b)a看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交y轴正半轴,=0过原点,中考数学的知识点2相似形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内容提要☆一、本章的两套定理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第二套:注意: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二、相似三角形性质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三、相关作图①作第四比例项;②作比例中项。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中考数学的知识点3第一章、测量考前读一读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一、长度单位基础知识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第二单元一、质量单位基础知识过关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考前读一读①竖式格式(尺子)②进位1和退位③看准符号④横式得数⑤注意验算,看标什么的一定验算⑥估算时注意十位数要估算到个位、百位数要估算到十位。复习内容:两位数进位加法、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退位减法、中间含有的零的退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