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819、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三个故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13个词语。(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2、介绍作者。(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硬化,这意味着她的一生将失去行动的自由,只能在轮椅中度过余下的光阴。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坐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今天就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课题为什么连用两个“生命”?去掉一个是不是更简洁?(课题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生命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强烈呼唤。)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怎样给课文划分层次?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指导学法。(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出示课件(主要内容)全班齐读。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全班朗读。教师讲解、板书。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4)。1、(分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默读课文2---4自然段,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关键词来概括事例。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指名读第2自然段,教师给予学生适当评价。3、用“——”画出让你感到震惊的句子,指名回答。4、教师出示课件(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全班齐读。问:哪些词用得很好呢?(红色的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飞蛾求生的欲望很强烈)5、教师讲解。(飞蛾为什么“挣扎”?这让作者有什么感悟?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不管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飞蛾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这让作者感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6、请1、2组读第3自然段。7、用“——”画出让你感到震惊的句子,指名回答。8、教师出示课件(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全班齐读。9、教师讲解。(A、“冒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换成长出不好。“冒出”更能体现出小瓜苗在恶劣的环境下长出来的出人意料,突出了作者对此感到惊叹的情感。B、“冲破”“仅仅”分别说明了什么?作者从一截小瓜苗中感悟到了什么?“冲破”说明种子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仅仅”说明虽然生存的时间短,但只要存活一刻,幼苗就没有放弃生存的权利。作者从一截小瓜苗中感悟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10、请女生读第4自然段。11、用“——”画出让你感到震惊的句子,指名回答。12、教师出示课件(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全班齐读。13、教师讲解。(“极大”一词说明了什么?“极大”一词说明作者确实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亲身体验到了生命的重要。)14、教师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要求学生用“﹏﹏”把这句话画下来,全班齐读。15、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讲解(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跳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的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16、教师举例,学生判断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