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2页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安全标准本标准规定了xxx矿尾矿库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xxx矿xxx尾矿库安全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aq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ys5418—9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zbj1-90尾矿库设计规范;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38号。3、术语和定义3.1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的场所。3.2全库容某坝顶标高时尾矿库的全部库容,包括有效库容、死水库容、蓄水库容、调洪库容和安全库容等五部分3.3有效库容某坝顶标高时,初期坝内坡面、堆坝外坡面以里(对下游式尾矿筑坝则为坝内坡面以里),沉积滩面以下,库底以上的空间,即容纳尾矿的库容。3.4调洪库容某坝顶标高时,最高沉积滩面、库底、正常水位三者以上,最高洪水位以下的空间。3.5总库容设计最终堆积标高时的全库容。3.6浸润线为排除尾矿坝坝体渗水,增强坝体稳定性,在坝体内设臵排水系统,尾矿库内的水沿尾矿颗粒间的孔隙向坝体下游方向不断渗透形成渗流,稳定渗流的自由水面线称为浸润线3.7尾矿坝贮存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坝体构筑物,一般指初期坝和堆积坝。3.8初期坝基建中用当地材料筑成的,作为堆积坝的排渗体和支撑体的坝。3.9堆积坝生产过程中在初期坝坝顶以上用尾矿充填堆筑而成的坝。3.10上游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上游方向充填堆积尾矿的筑坝方式。3.11中线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轴线处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3.12下游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下游方向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3.13沉积滩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常指露出水面部分。3.14滩顶沉积滩面与堆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3.15滩长由滩顶至库内水边线的距离。3.16坝高对初期坝和中线式、下游式筑坝为坝顶与坝轴线处坝底的高差。3.17总坝高与总库容相对应的最终堆积标高时的坝高。3.18堆坝高度或堆积高度尾矿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顶的高差。3.19尾矿库挡水坝体长期或较长期挡水的尾矿坝,包括不用尾矿堆坝的主坝及尾矿库侧、后部的副坝。3.20员工代表在企业员工中产生、由员工自主选举并经主要负责人任命的代表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利益的人员。3.21关键任务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3.22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3.23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24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3.25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3.26相关方关注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27资源与能力包括实施安全标准化所需要的人员、资金、设备、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以及得到证实的知识、技能和经验。3.28供应商为企业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其服务的外部个人或团体。3.29承包商在企业的作业现场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期限及条件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3.30安全绩效指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4核心内容4.1安全组织保障4.1.1目标4.1.1.1目标与指标的设立4.1.1.1.1矿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目标是:xxxx4.1.1.1.2矿尾矿库安全生产指标是:xxxx4.1.1.1.3在制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同时,充分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及我矿的风险特点与核心业务4.1.1.2目标与指标的的实施4.1.1.2.1制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施计划。根据监测结果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的对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修正或更新。4.1.1.2.2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设立、沟通、回顾的责任部门是安环科、尾矿车间。其具体职责是。安环科具体负责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的设立和沟通;制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监测规定;对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修正或更新。尾矿车间具体负责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施和回顾,确保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有效性。4.1.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1.2.1法律法规意识4.1.2.1.1各级人员均应了解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特别是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义务。4.2.1.1.2定期组织调查了解各级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4.2.1.1.3根据调查情况,制定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并及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4.1.2.2需求识别与获取4.1.2.2.1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