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小图书馆》【教材分析】古语说:书中自有言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么在小小的图书馆里,会藏着许多比金玉更为珍贵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做好铺垫。本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十分强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体会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又有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正迁移来突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聪明、活泼,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设计好各种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法与学法】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书中的《小小图书馆》这一生活情景,又增加了“猜价格”“送小动物回家”等生动有趣的情境,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感受数学的美,数学的乐,数学的无穷魅力。2、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我鼓励、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互教互学互长,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提供思考讨论的平台,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一是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各自的算法,二是小组同学一起为“小动物找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课堂评价,使评价成为推动教学的“加油站”.《新课程标准》在学生评价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学中我注重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用一颗爱心使课堂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教学流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源泉。依据这节课的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首先,我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是否喜欢读书?通过评价自然地渗透情感教育。然后展示课件,两名可爱的“小书迷”双休日去图书馆借书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会说:(1)我知道我们班李月、王琳去借书。(2)应该爱惜图书。按时归还。(3)还知道图书馆原来有33本儿童画报、25本故事书、46本连环画;并且图书馆管理员还添了一张统计表。]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会说:(1)故事书还剩多少本?(2)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3)儿童画报比故事书多了几本?等问题,]小结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结果是多少呢?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通过摆小棒、用计数器、利用已有知识、列竖式等方法,[教学预测: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13-7=6、20+6=26;10-7=3、23+3=26等等。][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算法,通过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种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1、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