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教学设计《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2、正确默写课文。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过程: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二、新授。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指名读,检查读音。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5、学习汇报。(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6、谁想试着说一说。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10、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三、指导背诵。1、自愿背。2、齐背。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学生能够基本上了解论语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默写课文。2、培养学生背诵、默写、书写等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默写课文。教学难点:指导书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谁愿意把论语二则给大家背一背?二、听写本课的几个字。(巩固对新字的认识。)三、指导书写。1、按照正确的书写姿势,写一写。2、比一比,争取一个比一个漂亮。四、指导默写。1、齐背这两则论语。2、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写错别字。3、默写。五、扩展延伸。1、把论语二则改写成白话文,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写完后和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反思: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书下注解能够解释古文的含义,学完后也能够默写古文,学习效果较好。《论语》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论语》第七章《述尔》中的第二章,即: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一章,既是孔子自道自话,也是孔子一生的写照,正因为孔子有这样的态度和境界,才成就了他为至圣先师,成为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深厚,包容宽广,对人生会有深刻的启迪,所以应该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教学虽是一句话,看似简单实意深刻,如何使简单变丰富,化深刻为浅显,这是我教学设计中的思考。为此,我教学中采取了这样几种做法:一是用《论语》学《论语》,即:有时引用已经学过的《论语》句子,来理解新句子,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这样学生会觉得很轻松;有时扩展《论语》中其他与本章相关联的新句子,来丰富对本章的理解,学生会觉得很新奇刺激,富有挑战,所以,表面重点是学一个句子,其实同时也学习了解了一些其他的句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思维空间。二是多处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寓教于乐,化难为易,学生会很喜欢,会在身心愉悦中有所感悟和收获。三是采用古今结合、教材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难点迎刃而解,如:理解“静定”的一种境界,我就结合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功夫熊猫》的一些情节来诠释和引领,学生非常喜欢,理解也变得轻松愉悦。四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印象深刻。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一二年级曾学过《弟子规》,目前已经学过一些《论语》内容,对孔子及《论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古文也已有了一些感悟理解能力。而句中的“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是现在我们常用的成语,有的学生可能不陌生,所以学起来,同学们应该是很喜欢。【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论语》第七篇《述尔》中的第二章,了解孔子一生的学习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