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这个角究竟几度?教学小学数学第八册《角的度量》一课,上课前,我将“怎么样量角”作为整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此预设这样的几个步骤:从分辨角的大小引出要量角的大小;从量角的工具到介绍量角器;最后落实到课堂的重点——怎么样量角;然后练习、反馈、总结。对于重点——如何量角,采取先让学生自学操作(看书本上的方法,量一量角的大小),总结归纳出量角的步骤的方法。正当课堂按照预先的设计稳稳地前进,总结出量角的步骤后,完成书本上的练习。校对量得的结果时,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50°。有一个同学却提出:“这个角的度数应该是130°。”(教学冲突出现了)我当时一惊: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那说说你的理由吧!”我看着他。他接下去说:“因为书本上告诉我们‘先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现在,这条边指着外边的130°,很显然是130°。”其他同学听他这么一说,有的大声表示反对,也有同学表示支持,于是教室里议论得很热闹。原来他把刻度读反了,我心里有底了。在备课时,我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认为只要“两个对齐”(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偏偏出在这儿。幸好课堂上就出现了问题,还来得及补救。我见同学们都认真的争论着,于是提出了两个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量角器的刻度究竟该怎么读?”有一个同学回答:“因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在读刻度时,就应该读两条边所夹的度数,虽然同时指着130°和50°,但应该读里面的50°。”“很好!量角器量的就是角的叉开程度——也就是角的大小。”我这样评价。另一个同学回答:“因为角的一边与量角器右边的零刻度线重合,所以度数也应该从右边开始读起。”是呀,他们的意见多好呀。虽然语句不那么通顺,但还是表达清楚的意思——应该这样来读刻度。“对呀!听了三位同学的意见,还有疑问吗?”我这样总结。这时同学的们的争论明显的减少了,可还是看到还有几个同学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知道,他们似乎不太相信同学的意见——还坚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应该把这个问题好好的解决一下。于是我边演示边讲解:“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量角器的中心,也就是圆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身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把量角器右边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的身上刻度时,看里排的刻度;如果你把量角器左边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身上的刻度,要看外排的刻度。”讲解好之后觉得可能太烦琐了一点,接着又解释了一下:“也可以这样来说,角的边与量角器哪边的零刻度对齐,读数就应从哪边读起。”听了我的解释之后,错误的几个同学笑了,“原来是这样的!”课后,我细细的梳理了整节课,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一、课前的备课应充分,尤其要下足工夫“备学生”,并落实到各个环节。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但我们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或可以用“就以善小而不为”来概括。只看了看教材,抄袭一下教参中的教学的目标,然后一、二、三、四几个步骤就算教案,根本忽视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是有差异的。正是因为教学的对象存在差异——知识结构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必然导致学生的反映差异,而对此教师一定不能把握的非常全面。那么这样基础上的教育谈得上什么效果?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类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当孩子。我们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心灵去体验,用儿童的方式去研究。”正由于我的大意,忽视了学生对读刻度方法的理解,导致同学在量角读刻度时的错误。二、当出现学生的误解之后,该如何来纠正?首先,应认识到误解肯定是存在的,学生作为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能从他们周围的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一些和教师所授的新知识有着一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学生疑惑,从而误解就此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从理念上认识到学生误解的存在,同时,尽量的发现学生的先入之见和新知识之间的冲突,这样能使我们在引领学生获得新的信息经验时,有的放矢,设计一些能帮助学生改正误解的学习活动。课堂那位同学只看到了“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而对于怎么读刻度?该读哪个刻度?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