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画》教案《画》教案1《画》是一首经典的五言谜语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方位或动作的变化描绘了山、水、花、鸟等景物构成谜面,诗句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带领学生多种方法达到识字目的,有效识记生字。关注韵文的特点:这首古诗,既充满诗词的韵律感,又展现着谜语的神秘和趣味性;读起来有韵味,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自由读、分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味,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其趣味。关注插图: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装裱过的水墨画,与谜语诗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远,图文对照的形式,给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插图中涉及了诗句中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谜语诗的谜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和猜出谜底。关注识字:本课10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字形识记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关注写字:本课书写4个生字,有3个是独体字。这3个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采用教师先范写、学生再练写的方式书写生字。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3.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偏旁走之。会写“水、去”等4个字。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3.认识偏旁走之。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卡片。(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古诗。(学生)2课时第一课时1.正确朗读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偏旁走之。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看,谜面是:千条线,万条线,掉到地上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出示课件2:学生自由表达,谜底是:雨。教师引导:谁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样猜到的呢?预设1:下雨的时候,雨从天上落下来,就像一条线。教师引导:你观察过雨的样子,一下子就想到了对吗?预设2:雨点儿落到地上就看不见了。教师引导:你补充得很到位!落入雨水中的雨点儿,我们就找不到它了。你们看!多媒体课件显示雨中的图片。出示课件3:过渡:这节课,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更有趣的谜语,它有些特别哦!谜面是一首古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4: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独特的古诗谜面吧。(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强,有趣的谜语可以直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启发抓住契机,训练语言表达,顺应学生乐于表达的天性,巧妙地为新知学习创设情境。)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教师导入:老师想先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请你认真听。1.听教师范读古诗。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诗句多读几遍。2.认读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2)开火车检查认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3)指名读去掉拼音的古诗,师生一起倾听,提示纠正。出示课件5:(4)同桌两个人互读,把诗句读通顺。指名二到三组同桌在全班展示。教师过渡:同学们已经把诗句读得正确又通顺啦!你能找一找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学生自由回答,说出景物的名称,教师圈画,学生齐读。出示课件6:教师小结:同学们读通了诗句,还找出了诗中描写的景物,收获不小呢。(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中,采用逐渐缩小语境的方法达到带领学生学习新词生字的目的,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儿歌切入,落脚在词语的识记上。)三、指导朗读,关注内容1.观看视频,调动体验。教师引导:这首小诗写到了“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生活中我们也欣赏过这些景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水花鸟自然景观视频。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同学们,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预设1:大山高高的,河水在哗哗地流着。教师引导:当我们走近小溪、河流,就能听见流水的声音。我们眺望远处的大山时,大山是青翠青翠的,还是看上去灰蒙蒙的呢?学生回答:灰蒙蒙的。教师小结:远看大山的颜色不是那么明亮、青翠。预设2:小鸟在喳喳地叫,像唱歌一样。教师引导:小鸟的叫声很动听,我想走近它们,可以吗?学生回答:不行,小鸟会被吓跑的!教师小结:哦,好吧,那我还是远远地倾听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