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曹刿论战》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曹刿论战》说课稿1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曹刿论战》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一、课文的特点《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我今天所讲是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初步完成了文言词汇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合作疏通了文意,所以今天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内容。2.围绕“鄙”和“远谋”二字,赏析文中人物的形象。3.鉴赏本课的写作特点。二、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也具备了初步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还是比较差的,动口动手的能力也较弱,并且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想象,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现象,我将教学的重点设计为:把握人物对话,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为:把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材、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三、教学设计中注意的几点针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课文分析细致,注重文本的研读。任何答案的回答都以阅读文本为基础,文言文的阅读更是如此。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会读、会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层次上,文言文中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文言文的语言是简练而生动的。通过细致的分析,也为最后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写作特点的归纳奠定了基础,从而使难点变易。2.将文言文字词的基础教学与课文内容分析相结合。在进行课文内容分析时,我也将文言文字词教学穿插了进去,让学生读,让学生翻译,适当提点重要的文言字义和句式,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分析。3.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我们的学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往往考虑不是很周全,回答不是很到位。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逐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读而后思,或者把问题再具体细化,让他先解决小的问题,再一步一步解决大的问题。4.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人人参与,人人有话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研读第一小节1.让学生齐读第一小节2.提问:面对“齐师伐我”这样的局面,曹刿有何反应?3.让学生思考:一个“请”字说明什么?4.见鲁庄公之后,曹刿和鲁庄公讨论了什么问题?5.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看看鲁庄公认为作战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又是怎样评价的。6.曹刿在见鲁庄公时其实心中已有战略,为何还要问鲁庄公呢?7.再齐声朗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在战前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是否印证了曹刿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教师总结:文章的第一小节,作者通过记叙曹刿和乡人、曹刿与鲁庄公的两段对话,紧扣“论”字展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政治上的远见。(三)、研读第二、三小节1.战场上的曹刿是否也发挥了他的作用呢?让我们齐读二、三小节2.指挥作战的有两个人——曹刿和鲁庄公,他们在战场上分别有怎样的表现呢?3.曹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4.再读这一部分,让学生思考,在作战和论战的过程中,是否又印证了曹刿的那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四)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鉴赏写作特点1.讨论归纳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特点。(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要求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至少说出三句来。)(1)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谋士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评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2)鲁庄公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追击,说明他军事上的鲁莽无知。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鲁庄公的“鄙”呢?(用对比的手法,凸显曹刿的“远谋”。)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他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他作战用刿,亲自参战,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他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可见,他是一位缺乏才能见识短浅的人,却又不失为一个明君。2.《曹刿论战》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深入的学习了《曹刿论战》这一名篇,了解了处于弱势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认识了深明大义,才能出众,知己知彼深谋远虑的曹刿这一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和责任感。课后你们还可以去阅读更多的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故事,去感受更多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曹刿论战》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课文《